用创造拥抱新时代 以奋斗铸就新辉煌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娜

“最近我们有3个钢结构创新方面的科技成果即将上报”“通过技术转化实现节本创效超过5亿元”“通过师带徒,累计培养30余名技术骨干”……4月30日,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到来之际,四川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普布顿珠率队赴中铁八局成都车站站房项目施工现场等地,看望慰问劳模工匠和坚守岗位的一线建设者,恰逢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娘家人”的到来让劳动者们倍感欢欣鼓舞,争先恐后地分享着最新的工作成果。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劳动创造。近年来,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四川省总工会充分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创新、品牌作用,用足用好资源手段,赋能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大力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激励广大职工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实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用创造拥抱新时代,以奋斗铸就新辉煌。截至目前,四川省已累计推荐选树大国工匠5人、大国工匠培育对象9人、四川工匠380人、市级工匠4969人,形成了以大国工匠为引领、四川工匠为中坚、各级工匠队伍不断壮大的工匠人才格局,传承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学习工匠、尊重工匠、争当工匠的热潮正在“天府之国”持续升温。

2025年2月13日,全国劳动模范江勇在车间现场指挥220吨冶金行车吊运钢水。

2021年,四川省举办刑侦技术职业技能大赛。

以劳模精神引领社会新风尚

4月28日上午,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举行。四川有93人获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眼下,这些闪亮的名字和他们爱岗敬业、匠心筑梦、奋斗圆梦的故事,正在天府大地激励和感染着越来越多的职工群众。

以思想之光教育引导广大职工,让最优秀的人讲最棒的故事。2019年,四川省总出台《四川省劳模工匠宣讲团组建方案》,成立四川省劳模工匠宣讲团。至今年,已有宣讲员100人,包括“英雄机长”刘传健、“军工绣娘”潘玉华、“雪路信使”其美多吉、大国工匠陈行行和崔兴国等在内的全国、省级劳模和先进工作者,全国、省级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全国、省级五一巾帼先进标兵,大国工匠、四川工匠等优秀职工代表,以及部分工会理论骨干、专家学者、一线优秀职工、优秀工会工作者等。

通过用小环境说明大形势,用身边事说明大政策,以小切口讲明大方向,以微故事讲明大前景。先后围绕“劳动托起中国梦”“劳动创造幸福——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匠心致初心”“匠心报国——永远跟党走 奋进新征程”“中国梦·劳动美——凝心铸魂跟党走 团结奋斗新征程”“川渝工人大思政课”“劳模工匠进校园”等主题,结合脱贫攻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党的二十大精神宣传、党史学习教育、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主线,开展了一场接一场的高质量宣讲。同时,广泛组织职工积极参与全国职工“云宣讲”活动,掀起了一波又一波学习劳模工匠的热潮。辐射影响人群2000余万人,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和扩大。

2023年以来,四川省总联合省教育厅印发《四川省“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实施方案》,推出“匠心筑梦大讲堂”线上专题扩大活动覆盖面,开展“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500余场,宣传触达学生100万人次。同时引导各级工会通过组织劳模工匠兼职辅导员、兼职导师为学生讲授“劳动教育第一课”“劳动教育思政课”,实现“劳模工匠进校园”行动在全省大中小学全贯通,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全覆盖,引领学生走进工厂车间、种植基地、劳模创新工作室等劳动教育实践场所,在多领域持续发挥广大劳模工匠以及各行各业先进人物的榜样引领作用,让“星星之火”激发新生代劳动者的奋进动能。

梯次培育,擦亮劳模工匠金字招牌

今年,扎根东方锅炉专注焊接,用焊枪“穿针引线”,一步步成长为焊接特级技师与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的孔建伟要退休了。在业内素有“钢铁裁缝”之称的他,早早便从徒弟中选好了接力手。自2012年孔建伟劳模(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落地以来,孵化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技术骨干,陆续在不同岗位独当一面。

厚植工匠人才成长的沃土,四川始终不遗余力。2017年,《四川省总工会2016~2020年“践行新理念,建功‘十三五’”劳动竞赛规则》发布,明确提出“十三五”期间将在8000余家企业中选树“天府工匠”“首席员工”“金牌工人”,培育一批杰出工匠。四川省总工会、省委网信办、省经信委、省人社厅、省国资委5部门成立“寻找四川工匠”活动领导小组,在50名候选人中推选出30名四川工匠,孔建伟便是首届四川工匠之一。

此后,四川不断健全完善工匠人才选树培养机制,坚持每两年开展一届“四川工匠”选树命名活动,示范带动全省工会大力实施工匠人才培育。去年,第四届“四川工匠”选树命名活动迎来新突破。通过进一步扩大产业辐射面,打破户籍、年龄、学历、组织隶属关系等壁垒,全省总计有200名从事本技艺超过20年,涵盖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纺、能源化工、先进材料和医药健康六大优势产业的优秀工匠脱颖而出,获得“工匠”荣誉命名,他们中年龄最大的76岁、最小的30岁。

为了更好地擦亮劳模工匠金字招牌。四川省总工会在牵头推进“产改”中,着重创新实施了深化“产改”“千企行动”和工匠级人才梯次培育“百千万”计划。其中,“千企行动”聚焦产业工人集中的地区和行业,以大型国有企业、头部企业、上市公司、专精特新企业为重点,2022年起,在3年内分批次遴选确定1000家重点企业,引导入库企业切实发挥推进改革主体作用;“百千万”计划是在“十四五”期间,计划新增培育省级工匠不少于100人,市级工匠不少于1000人,全省新增各级工匠不少于1万人。

近年来,四川工会还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省委“四化同步、城乡融合、五区共兴”发展战略,聚焦“十四五”时期国家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产业,持续在多领域开展主题劳动和技能竞赛,积极推动竞赛向新产业新业态新组织拓展,每年开展省级示范性竞赛项目30个以上,全省规上企业参与面保持在90%以上。围绕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大力开展“服务绿色高质量发展”主题劳动竞赛,抓好涉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行业、重点企业节能减排达标升级竞赛。同时,组织职工广泛参与技术协作、发明创造、合理化建议、网上练兵和“五小”等群众性创新活动,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023年2月,四川省首届职工创新大会在四川达州拉开帷幕。

2023年,川渝地区铁路建设劳动竞赛推进会现场。

2024年11月13日,四川省总工会联合重庆市总工会举办“川渝工人大思政课”,大国工匠崔兴国等劳模工匠现场宣讲。

创新创效,工匠“绝活”接续传承

2023年7月,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办的“匠心筑梦 技能报国”第二届大国工匠创新交流大会暨大国工匠论坛在北京展览馆启幕。作为参展单位之一,四川8家企业、21家各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代表携创新成果集体亮相,聚焦四川省六大优势产业、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涵盖建筑、制造、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能源化工等行业,既有创新成果项目,又有实物展示、互动体验,内容十分丰富。

这些从上千个项目中精挑细选出来的创新成果,精益求精、优中选优。四川工会在这方面长期积累、基础牢固、底蕴深厚。2023年2月,“创新创效拼经济,聚智聚力促发展”四川省首届职工创新大会在四川达州拉开帷幕,共设置“四川省职工‘五小’活动创新创效成果展示区”“‘十佳’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展示区”“‘万达开’职工创新成果展示区”三个成果展示厅,一系列由劳模工匠操盘的优秀创新成果展出,活动还发布了“五小”先进单位100家、先进班组188个、优秀成果375项。

近年来,四川工会围绕工匠培育孵化的各项创新工作积极探索实践,一大批从一线成长起来的职工创新人才,推动产生了极具成效的发明成果、绝技高招,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其中仅464家省级创新工作室(其中由工匠领衔的113家,占比24.3%)每年开展创新课题,取得创新成果超过2000项,实现了每年节创经济效益超200亿元。过去5年来,四川全省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129.5万条,开展技术革新9.6万项。

为了学习先进、形成合力,四川省总工会还积极开展黄河流域9省(区)产业工人创新交流合作,指导成立全省机电冶煤、建筑、电力等行业创新工作室联盟以及川南渝西地区装备制造业、种植业及川渝新型电力系统创新工作室联盟。同时,加大职工创新补助力度,每年投入创新补助资金超300万元,创新成果转化成效显著,极大地激发了职工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进一步引领工匠“绝活”接续传承,四川工会还积极实施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双升行动”,不断健全和完善职工岗位创新、班组团队创新、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创新工作室联盟示范的创新工作体系,累计建成省级创新工作室461个、省级以下创新工作室5000余个,指导成立全省机电冶煤、建筑、电力等行业创新工作室联盟,构建“创新矩阵”,结合对“四技”“五小”活动内涵的拓展,激发了工匠人才干事创业热情,孕育出了一大批“准工匠”人才。

为了充分发挥在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四川省总工会牵头不断优化升级四川职工职业技能培训网上平台“工匠学院”,鼓励各级工会整合资源建设实体工匠学院,现已有7所实体工匠学院相继成立。同时,四川工会连续4年联合浙江大学、四川大学等知名高校,以四川工匠为主体,举办工匠级人才提升培训班,在展示工匠形象、拓宽工匠视野、促进工匠交流、提升工匠创新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劳模工匠助企行暨引智助企”激活发展新动能

“对于传统地质行业,数智化赋能的切入点是否有更多可能”“如何运用数智化手段提高找矿的精准度和效率”“信息系统如何部署更有利于数字化管理”……2024年11月,四川省总工会前往四川港投数智物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四川省容大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开展四川省劳模工匠助企行——数智化应用专场活动。邀请相关领域劳模工匠,为企业“智改数转”、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搭建平台,劳模工匠与企业职工围绕数智化与地质勘查工作深入探讨,交流协作。

记者了解到,2023年,四川省总工会“劳模工匠助企行暨引智助企”首发项目在乐山市沙湾区启动,总计梳理了企业3类25项需求清单,组织13所高等院校工会负责人、51名专家学者定向服务,签订校企战略合作协议超20份,最终促进校企双方在能源使用管理和能源成本控制、钒钛粉末冶金与增材等方面达成初步合作意向课题33个。活动受到了院校专家人才和企业的欢迎,形成了工会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助推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经验。

去年以来,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重点领域,四川省总工会结合企业急需创新转型和技术指导的实际,广泛发动各市州总工会特别是教科文卫体工会线上线下同时发力,重点突出新材料、人工智能、物联网、芯片制造、智能设备等与新质生产力结合较为紧密的方向,以“引智助企”行动为切口,通过打造企业“点单”,专家教授、劳模工匠“做菜”,工会“送菜”的一条龙服务,积极助力专精特新企业、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四川省总工会还成立了川渝教科文卫体系统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联盟,首批20个工作室进入联盟,强化产研循环闭环链条,强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助力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联智聚力,共促发展。

“企业数智化进程中很多时候需要‘摸着石头过河’,我们特别希望有适合自身行业、有落地价值的经验可以参考。‘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专家有针对性地点拨梳理,就像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及时雨’。”谈及参与活动的感受,不少受访职工如是表示。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发现,上述活动在基层工会形成良好示范。南充营山县选定以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为代表的企业合作社作为首批“劳模示范基地”,开展精准帮扶、专项培训等活动,鼓励农村广大群众大胆走出家庭、融入社会,促进基地产值增收;达州开江县搭建劳模工匠赋能村级工会组织建设,建立健全劳模工匠服务档案机制、积分机制、宣传机制、分享机制和退出机制,构建起匹配、激励、退出的闭环管理体系,助力高山金丝黄菊、白云贡米、新宁黄桃等7个新投产业成功占领市场。

勇立潮头,团结奋斗正当时

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是人民的楷模、国家的栋梁。为充分发挥劳模示范引领作用,将尊重劳模、关爱劳模落在实处,激励广大职工群众争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四川省总工会着力下好“先手棋”,打好“组合拳”,用好“关键招”。

为了让越来越多劳动者体会到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深刻内涵,去年,四川省出台《礼遇“四川工匠”若干政策措施》,从奖励优待、薪酬待遇、岗位评价、平台支持、创新激励、住房保障、培训休假、评先选优8个方面对工匠人才进行礼遇激励。对四川工匠一次性给予每人2万元的奖励,颁发“天府匠星卡”,享受出行、购物等消费减免优惠、免费进入省内国有景区;特别是在住房保障方面,购买新建商品住房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享受一定购房补助并适当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等,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

同时,在四川工会的积极推动下,《四川省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职业发展贯通实施方案》《四川省优秀青年人才高级职称评审绿色通道管理办法》等文件相继出台,打破了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评价界限。通过发挥入库企业的以点带面作用和工匠级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叠加政策文件的引导激励作用,全省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呈现出全面铺开、多点开花、整体推进的良好局面。

去年,四川省总工会印发《四川省“1 1 N”工匠学院体系建设行动方案》,围绕“建强1家实体运营的四川省工匠学院,做优1家全省网上工匠学院,谋划布局N家省级命名的行业(产业)、区域(地方)工匠学院”的工作重点,进一步加快推进全省线下线上相结合的工匠学院体系建设,努力培育造就一支宏大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高素质产业工人大军。

在四川,一些已命名的工匠学院开始发挥作用。如把握中小微企业技改升级痛点,培育形成“滴灌援企”项目,与需求方签订协议并组织工匠承办项目;探索建立“科技工作者 工程师 工匠”协作机制,组织功能平台和工匠承担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小批量试生产等任务;培育“以匠育工”服务项目,构建以“工匠即老师、产线即课堂,工学相衔、产训一体,产品质检与培训考核挂钩”的职业技能培训模式等,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四川省总工会召开2025年第三次主席办公会,围绕四川省级工匠学院相关工作进行深入研究。明确提出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全省六大优势产业和五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推进“15 N”重点产业建圈强链,通过差异化、特色化发展路径,打造具有四川标识度的工匠学院建设模式,着力构建具有工会特色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为全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与智力保障。

“技能人才、优秀企业、支柱产业的培育壮大,都离不开好的环境,各级工会要聚焦搭平台、建场景、优环境,多想办法、多出实招。”四川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普布顿珠要求,全省工会要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对标对表国家重大战略和四川省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和工会桥梁纽带作用,团结动员广大职工艰苦奋斗、团结奋斗、不懈奋斗,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再立新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