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格”定价、募资97亿,恒瑞医药国际化市场迎新“跳板”,开盘大涨

今天(5 月 23 日),恒瑞医药(01276.HK/600276.SH)正式在港交所主板挂牌上市,成为 "A+H" 两地上市的本土药企,摩根士丹利、花旗、华泰国际担任联席保荐人。

恒瑞医药港股交易开盘报 57.00 港元,较发行价上涨 29.40%。同日,恒瑞医药 A 股高开,报 55.90 元,年内累计涨超 22%,当前总市值在 3600 亿元上方。

发行价打七折,募资额排第三

5 月 21 日,恒瑞医药港股上市发行价公布,为 44.05 港元,位于每股 41.45 港元至 44.05 港元发行区间高端,为 " 顶格 " 定价。相较于当日 A 股 55.94 元 / 股的收盘价,折让 27.5%。不过,这也为港股上涨留足了空间。

国际资本 " 抢筹 " 热情高涨,恒瑞医药提前一天在 5 月 19 日结束了认购,原计划为 5 月 29 日结束认购。

根据发售价及配发结果公告,恒瑞医药全球发售 2.25 亿股股份,香港公开发售占 21.50%,获 454.85 倍认购,国际发售占 78.50%,获 17.09 倍认购。以发行价计,公司 H 股对应市值仅 99 亿港元。

恒瑞医药港股 IPO 基石投资者阵容豪华,包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景顺(Invesco)、瑞银全球资产管理集团(UBS-GAM)、高瓴资本(Hillhouse Capital)、博裕资本(通过旗下 Cordial Solar)等,以发行价计算,总认购金额达 41.31 亿港元,占总发行规模的 41.77%(假设超额配售权未行使)。

本次港股上市,恒瑞医药募资总额约 98.90 亿港元,扣除上市开支后,募资净额为 97.47 亿港元。

在 Wind 医药生物板块 120 家企业中,恒瑞医药港股 IPO 募资额排名第三,2016 年 10 月上市的华润医药,募资约 151 亿港元,2020 年 8 月上市的泰格医药,募资约 123 亿港元。另外,作为对比," 创新药一哥 " 百济神州 2018 年闯关港股时,募资约 71 亿港元;今年以来,恒瑞医药港股 IPO 募资规模仅次于 5 月 20 日挂牌的 "A+H" 股宁德时代,后者募资约 410 亿港元。

按照此前公司公布的计划募资用途,募资净额的约 75% 将用于研发计划;约 15% 将用于在中国和海外市场建设新的生产和研发设施,及扩大或升级其现有生产和研发设施;余下约 10% 将用作公司营运资金及其他一般企业用途。三大计划募资用途对应的资金金额分别约为 73.10 亿港元、14.62 亿港元、9.75 亿港元。

在转型创新连获佳绩之后,恒瑞医药借道港股拓宽国际市场的战略,向前跨出了一大步,但兑现至业绩上的成效如何,仍待观察,毕竟公司的国外收入长期羸弱。

创新管线授权出海成新引擎,自主出海道阻且长

日前,恒瑞医药公布的两份财报显示,公司总体增长强劲。

2024 年,恒瑞医药营收同比 22.63% 至 279.85 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47.28% 至 63.37 亿元;2025 年一季度,公司营收同比增长 20.14% 至 72.06 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 36.90% 至 18.74 亿元。

过去一年,恒瑞医药的收入规模及盈利水平均创历史新高,并保持快速增长。而实现这一增长的背后,公司并未有削减投入之举,其全年研发费用同比大增 32.88%,达到 65.83 亿元,总体研发投入 82.28 亿元,增速为 29.40%。

2024 年,恒瑞医药的创新药销售收入撑起了半壁江山,达到 138.92 亿元(含税,不含对外许可收入),同比增长 30.60%。根据恒瑞医药自述,2024 年,其创新药面临着竞争加剧、产品降价及准入难等多重困境。

期内,公司有 2 款 1 类创新药(富马酸泰吉利定、夫那奇珠单抗)获批上市,截至报告期末,公司已在中国获批上市了 17 款新分子实体药物(1 类创新药)、4 款其他创新药(2 类新药)。恒瑞医药预计,2025 年至 2027 年,公司将分别有 11 项、13 项、23 项获批上市的创新产品及适应症。

但恒瑞医药的创新药产品并未有任何一款通过 FDA 审批,其 PD-1 产品卡瑞利珠单抗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组合(" 双艾 " 组合)更是屡屡遇挫。

2024 年 5 月," 双艾 " 组合第一次收到 FDA 的完整回复函(CRL),在对恒瑞医药子公司苏州盛迪亚生物医药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核查时,FDA 发现了多个生产方面的问题;2025 年 3 月第二次收到 CRL,FDA 再提出三个新的改进要求。此外,公司尚有多款创新产品在美开展临床试验,有 3 个 ADC 产品获得美国 FDA 授予快速通道资格(FTD)。

在公司主营的医药制造业务板块,2024 年国内外收入分别为 242.94 亿元、7.16 亿元,恒瑞医药通过销售药品在海外分到的市场份额十分有限,仍以低毛利的仿制药为主。年内,公司在美国获批上市 3 款首仿药品,截至年末,公司仿制药产品进入超 40 个国家,在欧、美、日获得包括注射剂、口服制剂和吸入性麻醉剂在内的 20 余个注册批件。

目前,恒瑞医药的创新产品出海多依赖于 License-out 模式、New-Co 模式。过去两年,公司有 4 款药物管线实现 License-out 出海;去年 5 月,公司将 3 款 GLP-1 产品组合授权给美国初创公司 Hercules,获得首付款的同时还取得了 Hercules 公司的部分股权。

报告期内,恒瑞医药收到 Merck Healthcare 公司 1.6 亿欧元对外许可首付款,以及 Kailera Therapeutics 公司 1.0 亿美元对外许可首付款等许可合作对价,并确认为收入。年内,恒瑞医药通过 License-out 模式的收入折合人民币约为 19.5 亿元,若计入创新药板块,则创新药 2024 年收入 158.42 亿元,占总收入比重为 56.61%。

恒瑞医药尝到了创新药管线授权出海的 " 甜头 ",称其为业绩增长的第二引擎。2025 年 3 月,恒瑞医药又将脂蛋白(a)口服小分子项目 HRS-5346 在大中华区以外的全球范围内开发、生产和商业化的独家权利有偿许可给默沙东,收取 2 亿美元首付款,并有资格获得不超过 17.7 亿美元的里程碑付款以及基于净销售额的销售提成。

虽然恒瑞医药另辟蹊径在授权出海方面收获颇丰,但自主出海的薄弱仍有待加强。公司董事长孙飘扬此前也公开表示,License、New-Co、自主出海三条路都是恒瑞医药的选择。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创新药消费市场,是恒瑞医药 " 创新 + 国际化 " 战略必须落地的市场,而港股成功上市,会带来新的资本 " 跳板 ",为国际市场注入新想象空间。

(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 作者丨杨亚茹 编辑丨曹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