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蔚:印巴空战的“风”,还是吹到了美印谈判

 

直新闻:吴先生,总台央视一档新闻栏目近期正式披露了我国生产外销的歼 -10CE 战机首次取得了实战战果,并请专家深入解读了歼 -10 战机与空中对手 " 阵风 " 战机的优劣。外界也联想到最近的印巴空战,那么您对于这场印巴空战如何看?

特约评论员 吴蔚:我先说结论,这场几乎是 " 一边倒 " 的空战结果极大震撼了世界上的许多国家。 

这场空战的非凡意义,得从胜利从何而来说起。 

结合印巴双方披露的战斗细节来看,这场空战的起因就是印军主动发起的 " 朱砂行动 "。尽管巴基斯坦方面宣称这是一场 "6:0" 击坠比的大胜,但是空战的战果核实是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尤其当被击落的来袭战机并没有坠毁在己方领土之上,那么战果就很难避免出现一些水分。

从目前开源信息披露的可查证飞机残骸上看,基本可以确认印度空军被击落了一架 " 阵风 "、一架 " 幻影 -2000"、一架疑似苏 -30MKI、一架米格 -29UPG。也就是说,比较可靠的比分是巴基斯坦空军 4:0 击败印度空军。比较微妙的地方在于,巴方击落的印军战机型号种类繁多,代表着印度空军参加 " 朱砂行动 " 的各战斗机中队都遭受了损失。这种结果是非常伤士气的,它意味着隶属不同基地的空军联队都有战机 " 起飞之后再也没有回来 "。

从印军的参战机型来看,不难推测出 " 朱砂行动 " 的任务想定原貌:以 " 幻影 -2000"、苏 -30MKI 战斗机为主攻手投掷对地打击弹药,米格 -29 战机承担掩护任务," 阵风 " 战斗机在编队侧翼作为 " 猎杀小组 " 隐蔽待机。从任务编组情况来看,印军的 " 朱砂行动 " 确实是一场大规模空中战役,核心目标是通过大编队机群对巴基斯坦及所谓恐怖组织目标进行远程空中打击。

但问题就出现在对战场的信息把控上。高端的猎人总是以猎物的形态出现,印军以为自己是战役发起方,理所应当是进攻者,殊不知,巴基斯坦空军对印巴边境空中走廊的空情保障显然做得更到位。印军空中编队发起进攻的情报很早就被巴军掌握,巴基斯坦空军起飞由 " 枭龙 " 战机、歼 -10CE 战机、" 爱丽眼 " 预警机组成的空中战役机群,对印军来犯战机予以痛击。

从印军战机坠毁的地点上看,4 个残骸主要落在印度国境线内以及印控克什米尔一侧,这说明巴基斯坦空军的战机大概率是在巴方领空内就已经开火,这是典型的 BVR 也就是视距外空战(Beyond Visual Range)。从巴基斯坦空军主动对外披露的印军 " 阵风 " 战机机群无线电监听通话来看,印军一方飞行员甚至对巴方战机已经远距离开火毫不知情。这充分说明两点:首先是印军空中战役机群的态势感知能力出了大问题,不排除是预警机阵位脱节靠后,抑或是负责空情保障的空中、地面侦测节点受到了电子压制干扰;其次是印度购买的法制 " 阵风 " 战机的雷达告警装置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印军飞行员在无预警状态下被远程狙杀。

在空战教材中,战斗机飞行员永远是从防御动作开始学习,才会逐渐进阶到多种进攻模式。空战也是这个道理,如果对 " 敌方 " 的开火动作毫无察觉,印军飞行员自然不会想到进入防御姿态,驾驶飞行进行机动规避与电子对抗。

从某种意义上看,这场被我们称为 "5 · 7 空战 " 的空中战役,首先是制信息权的胜利,其次才是具体战术战法、武器装备优劣的对比。因此,从包括央视在内的多方信息披露来看,可以推测说,巴基斯坦空军由 " 枭龙 "、歼 -10CE 以及在更多 " 看不见的战役节点 " 中发挥作用的 " 中国体系 ",零封了印度方面通过广泛采购自俄罗斯、美国、以色列、法国的 " 万国造体系 "。

直新闻:那么印巴空战结束后,又将对南亚次大陆的军事格局带来什么变化?眼下,印度正面临与美国的经贸谈判,军事装备采购是否会成为新的谈判筹码呢?

特约评论员 吴蔚:毫无疑问的是,印度一定会加快步伐,在国际军贸市场上寻求更先进的战斗机,以期在未来 " 找回场子 "。

在空战胜负已分的那天,可以判断,印度军贸办公室的电话会被 " 打爆 ",越来越多国家意识到," 印度急需更加趁手的武器装备 ",此刻是最佳的推销时机。

但如果真要以一个郎中的角度去给印度国防力量 " 望闻问切 ",我会认为,印度国防力量最大的问题恐怕出在 " 急于一口吃成胖子 " 的战略急躁上。确切地说,印度这个国家对自身定位是放得很高的,绝不仅仅满足于成为一个 " 南亚区域大国 "。作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印度也确实充满了雄心壮志,背靠喜马拉雅山脉,面朝印度洋,这是一个志在入主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区域强国。

实话实说,莫迪总理主政这些年来,印度的外交环境真的不错,几乎是国际上唯一一个能够同时跟 " 东方 " 与 " 西方 " 友好相处的大国。这种左右逢源的外交环境也为印度国防实力的扩充提供了广泛的军购渠道。

这种时候," 造不如买,买不如租 " 的心态就会作祟。花钱进口先进武器装备确实是短期内迅速提升军事实力的重要手段,可印度的问题在于,买的东西既多又杂,每一件武器装备单拎出来看,成色其实都挺不错的,可就是无法形成一个强大的作战体系,彼此之间无法兼容。这造成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印度人花了大钱,却总是办了小事。现代战争打的是体系化战争,无论是战斗机之间形成的小体系,还是战斗机、预警机、电子战机、地导、雷达站形成的大体系,能否攥指成拳是形成战斗力的关键前提。看一眼 " 朱砂行动 " 的印军出战阵容吧,俄国造、法国造、印度造琳琅满目,这一拳挥出去被巴基斯坦四两拨千斤了。单论对空军的投入,印度花的钱可是远比巴基斯坦多得多的。

眼下,印度正面临与美国方面的关税谈判,这恐怕让事情变得更微妙了。一方面,中美之间刚刚达成了初步共识,以相对低关税的状态换取 90 天的谈判回旋空间,这对印度来说应该是一种提醒,也是一种刺激。印度能否以胜者之姿在美国的关税霸凌面前摆出强硬的一面呢?这就非常耐人寻味了。

当然,印度也并非没有筹码,比如印度可能会摆出一个灵活的姿态向美国塑造的所谓 " 印太战略 " 靠拢,借此机会采购一批美制先进武器装备。特朗普对出手阔绰的买家从来都是笑脸相迎的。

从这个意义上看,美印关系确实迎来了一个微妙的调整节点,我们不能忽视这场印巴冲突对印度外交取态造成的影响。放在一个月前谁又能想到,一场 4:0 的空战会成为一只扇动翅膀的蝴蝶呢?百年变局的张力,莫过于此。

作者丨吴蔚排版丨陈吉欢编辑丨刘莹审校丨曾子瑾监制丨王云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