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分钱的油印门票到AR精美门票 7万张门票里的文旅变迁
王源展示他收藏的门票。
一纸一世界,方寸见山河。
中国旅游日前夕,西安市民王源翻开他的收藏柜,与7万张门票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从1分钱的油印门票到AR精美门票,这些纸片在方寸之间不仅记录了他的旅行足迹,更折射出我国文旅事业的沧桑巨变。
从1分钱到几百元:门票折射旅游产业发展
“这张兴庆宫公园的门票,起初票价是1分钱,后来涨价了,1分钱门票上加盖了2分钱的价格章。”5月18日,在西安市南郊的家中,51岁的王源取出一张泛黄的小纸条门票,上面印着“兴庆公园管理处”字样,“游览”二字还是繁体字。
彼时的门票就是一张小纸条,设计也极为朴素。王源翻开收藏册,展示不同年代的门票,票价分淡旺季,有全价票、半价票和免费票等。华清池纪念门券在20世纪80年代价格为2角,1990年涨至1元,2011年为110元。
“不少景区门票价格上涨,从几分钱到几百元。也有一些公园、博物馆因惠民政策成为免费。每到假期,很多5A级景区游客爆满。”王源认为,这不仅是价格的变化,更是旅游产业从粗放式发展到精细化运营的缩影。
从纸质到电子:门票形式的时代演进
在王源的收藏中,门票材质和形式的变迁尤为明显。早期的门票纸张比较粗糙,后来出现了塑料材质票、磁卡票、明信片式门票、嵌币票、立体门票和电子票等多种形式的门票。
“2008年北京奥运会是个转折点。”王源指着一组奥运场馆门票说,这些门票采用了激光防伪技术,不仅是入场凭证,更成为收藏品。
2020年,无接触式电子票普及。“这给我的收藏带来了挑战。”王源笑道,有时候为了拿到一张实体票,他特意去售票窗口排队,而其他游客已经在手机上扫码入园了。
从单一到多元:门票功能的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