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量能储存 阳光当柴烧

来源:河北日报

2024年7月,无人机航拍的张北县张北镇小柳沟村,农户屋顶上一块块深蓝色光伏板格外显眼。(本报资料片)本报记者 王木者摄

5月5日,位于坝上的张北县张北镇小柳沟村,刚刚过去的一场雨把农户屋顶上一块块深蓝色光伏板洗刷得格外干净。当天,这里的最低气温只有-4℃。

“冻坏了吧?”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杨振果见记者只穿了单衣,连忙招呼往村民李翠枝家走。“她家近,带你去暖和暖和。”说罢,杨振果快步走在了前头。

刚进屋,一股暖意扑面而来。

“没闻见烧煤或烧柴的味儿,也没见冒烟儿,这是开空调啦?”记者有些好奇。

“去年冬天就不烧煤和柴啦,现在讲究清洁取暖,我们把阳光当柴‘烧’,采暖期全靠这台机子。”李翠枝笑呵呵地说。顺着她手指的方向,只见墙上挂着一台形似空调的机器,出风口正送出阵阵暖风。

杨振果介绍,这台机器可不是空调,而是“太阳能 地源热泵清洁热源”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河北工业大学科研团队研发。“这可是我们县大力推广的清洁能源供暖‘神器’。”杨振果笑眯眯地说。

“这是咋供暖的?”记者问道。

“关键就在屋顶的光伏板上,其中4块太阳能板专门负责吸收热量。”杨振果说,当地光照丰富,有阳光的时候,太阳能的热量就可以给室内供热。

没阳光了该咋办?见记者刨根问底,杨振果引用了河北工业大学科研团队的调研成果:张北县处于严寒地区,冻土层有2米厚,但地表以下40米至60米的土壤温度在7℃至8℃之间,恰好适合打地热井用于储存热量。

“白天,太阳能通过光伏板将管道中的防冻液加热,热量顺着管道导入土壤中。晚上,土壤蓄积的热能再通过地源热泵转化成一股股暖流,源源不断输送到屋内。”杨振果说。

聊到这儿,李翠枝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坝上采暖期长达半年,过去家里三间屋要烧2400多块钱的煤。用上这台机器后,采暖成本只需要1200元左右,而且清洁卫生。据介绍,目前张北县已有1260户村民像她一样,过上了“绿色采暖”新生活。

生活有新景,产业有新貌。从李翠枝家出来,杨振果又领记者到地里转了转。

坝上地区气候寒冷、土壤贫瘠,过去村民以农牧为业,只能靠天吃饭。2023年,张北镇党委主动与保定市阜平县对接,开展精准招商,一家食用菌加工生产企业随即到张北县考察,并把项目落到了小柳沟村。

“食用菌喜凉,七八月份保定气候炎热,不适合菌类生长。在坝上发展食用菌产业,企业能够实现错季生产,村民可以靠地租和打工增收,实现了双赢。”杨振果说。

2024年,小柳沟村流转了170多亩土地用于建设食用菌生产项目。截至目前,全村已建成88个种植大棚,带动30余户村民增收致富。

依靠小菌菇,撑起“致富伞”。以特色食用菌产业为抓手,目前,张北县已推广食用菌栽培面积3700多亩,全年总产量达1.8万吨,年产值1.68亿元。(记者刘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