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氪从美退市“回归一个吉利”后,顺便打响了中概股回流潮第一枪?

极氪赴美上市才刚满一年,吉利就拟将其私有化。

除开 " 回归一个吉利 " 外,吉利拟私有化极氪,是否能打响中概股回流潮第一枪?

二级市场上原地踏步

2024 年 5 月 10 日,从美国大西洋海岸边传来了阵阵清脆的钟声。

这一天,极氪正式登陆纽交所,成功晋升成为一家受到全球市场关注的上市公司。

来自新能源汽车大国,身带吉利打造的高端纯电豪华品牌标签的极氪,在上市当天就吸引了无数来自全球的资金目光。

原本发行价定为 21 美元的极氪,股价在当天便毫无压力地突破了 28 美元,涨幅达到近 35%。

面对如此开门红,当时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坚信,这家年轻的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一定能在全球资本市场的舞台上绽放更加闪耀的光彩。

不过,二级市场的残酷,常常与美好的愿景相违背。

上市当天,极氪市值达到近 70 亿美元。但一年过后,极氪的市值已下滑至 64 亿美元。

而对比同时期的可比企业来看,彼时,新势力小鹏汽车在美股市值也仅为 70 亿美元左右。但如今,小鹏汽车市值已经成功翻番,达到 182 亿美元。

更为让长期投资者在意的是,极氪汽车的股价也几乎停留不前。

在上市后的一年时间里,极氪股价最低甚至跌到过 13 美元,最高为 33 美元左右。今年三月以来,极氪股价也一路狂泻,跌幅接近 20%。一直到 4 月底,极氪股价才又重新突破发行价 21 美元。

吉利私有化极氪正当时?

5 月 7 日,吉利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当天向极氪提交非约束性报价函,建议私有化极氪,收购所有已发行及发行在外的极氪股份及美国存托股票 ( 本集团实益拥有者除外 ) 。

此外,吉利汽车在公告中称,建议购买价为每股极氪股份 2.57 美元或每股美国存托股票 25.66 美元。

而该价格较最后交易日美国存托股票于纽交所的收市交易价溢价约 13.6%,较截至最后交易日止最后 30 个交易日期间美国存托股票于纽交所的成交量加权平均价格溢价 20.0%。

有业内人士认为,吉利此时此刻私有化极氪是 " 正当时 "。

首先,从极氪的成长能力上来看,其仍有具有较大的想象空间。

据极氪 2024 年年报,其在全年经营总收入达到 759.13 亿元人民币 ( 104 亿美元 ) ,同比增长 46.9%;第四季度营收 227.78 亿元,同比增长 39.2%;全年整车销售毛利率提升至 15.6%,第四季度达 17.3%。公司全年净亏损 57.91 亿元,同比减少 29.9%;第四季度净亏损 8.21 亿元,同比减少 72.1%,环比减少 28.0%。

中金公司分析称,极氪 2024 年收入和交付量显著增长,亏损收窄,毛利率提升。新车型 Zeekr 7X 和 Zeekr 007GT 的上市预计将驱动持续增长。技术驱动的生态协同和全球化布局增强其市场竞争力。

此外,从其融资的历程来看,极氪 Pre-A 轮融资了 5 亿美元,英特尔资本、哔哩哔哩、宁德时代、鸿商集团和博裕投资等领投后估值为 89 亿美元;2023 年 2 月,极氪 A 轮融资 7.5 亿美元,Mobileye、越秀产业基金、宁德时代、通商基金、衢州信安智造基金投后估值为 130 亿美元。

对比如今的 60 多亿美元市值,即使吉利溢价 20% 进行收购,从账面估值上来看,这笔买卖都不算 " 亏 "。

" 回归一个吉利"

吉利此时提出私有化极氪,其实也并不让市场感到意外。

去年 9 月,吉利控股集团面对全球经济新形势和行业竞争新格局,就发布了《台州宣言》,明确提出了 " 战略聚焦、战略整合、战略协同、战略稳健、战略人才 " 五大核心举措,正式进入战略转型的新阶段。

按照规划,吉利汽车集团将整合吉利银河、雷达、翼真等多个品牌,面向大众主流市场,加速新能源转型。

而极氪科技集团则将整合领克、极氪,组建全球领先的高端豪华新能源汽车集团。吉利也将继续聚焦汽车主业,推进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共享化转型。

对于提出私有化极氪的方案,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也表示:"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日益复杂的经济环境,我们将审时度势、根据《台州宣言》精神,持续推动汽车业务整合,回归一个吉利,整合技术优势,提高创新能力、盈利能力,持续创造长期价值,打造全球领先的智能电动汽车集团。同时我们仍将保持与美国和国际资本市场的密切沟通与合作。"

或将打响中概股回流潮第一枪

此外,吉利宣布拟私有化极氪的另一大看点,则是时间点上的巧合。

5 月 7 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将创造条件支持优质中概股企业回归内地和香港股市。

巧合的是,吉利汽车同日就公示了拟私有化极氪的公告。

若吉利此次的私有化建议落实并完成,那么极氪将成为吉利的全资附属公司,实现私有化并于纽交所退市。

中金公司管理委员会成员王曙光认为,在当前全球经贸格局深刻调整等复杂形势下,证监会的相关政策支持不仅为企业拓宽了更加多元的融资渠道,更是从国家战略高度彰显了对中国资产全球竞争力的强大信心与有力支撑。

因此,无论是从企业和产业发展,亦或是融资力度层面来考量,极氪被吉利私有化都算得上是一步妙棋。

天风证券研报指出,对于未在港交所上市的中概股,未来香港仍将成为回流首要目标。

恰好,吉利汽车正是一家港股上市公司,在极氪完全并入吉利后,极氪也将变相投向香港资本市场的怀抱。

" 中概股回流潮或即将开启。" 有资本市场人士向记者表示,在当前形势下,吉利这种大体量的实体公司带头进行中概股的回流操作,极有可能会引发资本市场上的示范效应。

据高盛测算,当前符合回流香港条件的 27 家中概股总市值为 1.4 万亿港元,覆盖电商、金融科技、生物医药等多个领域,其中市值最大的 6 家公司为:拼多多 ( PDD.US ) 、满帮 ( YMM.US ) 、富途 ( FUTU.US ) 、传奇生物 ( LEGN.US ) 、唯品会 ( VIPS.US ) 和极氪。

极氪从美股退市后,能否引发中概股回流潮?市场将拭目以待。

潇湘晨报 · 辣椒财经记者郝咏琪

报料、维权通道:应用市场下载 " 晨视频 " 客户端,搜索 " 报料 " 一键直达;或微信添加报料客服:cspxxcb;或拨打热线 0731-85571188。如需内容合作,请拨打政企服务专席 19176699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