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漂亮饭的年轻人,又爱上了“进宫吃饭”!

总第 4181 期

作者 |餐饮老板内参蔡大柒

餐饮 + 表演 + 古装

年轻人爱上了 " 进宫吃饭 "

还在追什么山野火锅吗?搞什么云贵川 bistro,什么漂亮饭?这些都过时了!现在流行 " 进宫吃饭 ",享受一下当皇帝的快乐,一边奏乐一边舞,再把饭给吃了。

最近,一家名为宫宴的餐厅,正引发着年轻人源源不断的打卡热情。和传统餐厅大不同的是,宫宴主打的是全国首创文化美食剧场,就是边看演出边吃饭。

来来来,咱先来捋捋这个复杂的用餐过程。先要在小程序预定座位,位置不同,价格不同,差不多一周之内靠近中心舞台的位置基本无,只剩下很边缘的位置。

大众点评显示,春日晚宴第一排的位置要 698 元,第二排 598 元,午宴第一排 598 元,第二排 498 元,要想有个绝对 C 位,至少要花个 600 块。

◎宫宴 & 叙宴不同座位的价格表

预约好了就要赶着去吃饭了,不能准时到,还有非常重磅的环节!进门先有 " 宫女 " 问候," 春日吉祥 "。

秉持着 " 来都来了 " 的原则,加 200 块来个妆造,来到妆造司,选衣服,做妆造,打扮一番后就可以入场吃饭了(这之前还有一些置景,供你拍照)。

接着就是演出环节了,进宫了,大家绕着圆形的中央舞台排排坐,随后开始喷烟,营造烟雾缭绕的氛围,身着汉服的小姐姐行着礼,倒着酒。演出开始了,一番歌舞演出后面跟着一道菜,歌舞升平,酒足饭饱!

一餐下来,学了历史,看了许仙和白娘子,还有苏轼的爱情故事,搭配上东坡肉,酒肉穿肠过,爱情心中留。第一排的位置还有沉浸式体验,各种 NPC 来互动敬酒,叫你一声 " 皇子 "" 贵妃 ",你敢答应吗?

◎来来来,龙王大哥请你喝一杯!

简单总结一下,就是花钱做妆发,吃饭配演出。网友热评," 这算不算一种舞蹈剧场,比起 680、880、1180 的第一排,它甚至有饭有妆造!"

对应着 " 漂亮饭 ",我们姑且称这种餐饮类型为 " 演出饭 ",一般是历史文化名城盛产 " 演出饭 "。

例如宫宴开在北京、上海、杭州三地。在杭州还有模式非常相似的叙宴,也日日上演着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在古城洛阳,有興艺坊 · 唐宫御宴,吃的是洛阳特色菜,看的是大唐盛世,成都有蜀宴赋,各个朝代的演出都有。

前几年餐饮爱造景,做江南菜系的,往往一店一景,什么西湖烟雨、桃花院落,把江南小院和游船搬进店里,营造氛围感。

后来餐厅开始上新了演出,江南菜系的餐厅配上吴侬细语的评弹,平民小烧烤配上民谣歌手的人生诉说,铁锅炖大鹅的东北餐饮唱起了二人转,热热闹闹,餐饮人纷纷上新了价值点,搞起了氛围。

最终最终,造景餐饮与演出餐饮双剑合璧,造出了这终极物种,文化与餐饮的终极组合,肩负起了美食传承与文化传播的大任,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打卡热潮。

沉浸氛围感 VS" 预制菜口感 ",

" 宫里吃饭 " 评价两极分化

融合古装、表演的 " 演出饭 ",在网上评价两级分化(这其中掺杂了大量推广)。

一派是沉浸式宫廷体验,一进门就有非常有氛围感,亭台楼阁,纱幔轻舞,仿佛瞬间穿越回唐宋盛世,甚至吸引了生活费 2K 的大学生想去吃宴席,当皇帝。

另一派是各种槽点频出,各种服务细节不到位。

如菜品难吃," 连预制菜的水准都达不到,从小菜开始就是出乎意料的难吃,甜品和小菜就占据了菜单的一半 "," 表演都是对口型,菜味道一般,倒是能吃饱,但是期待值太高了,没有网上吹得那么好 ";还有吐槽妆造的," 服饰选择少,饰品质感差,化妆简单,换装连个寄存柜都没有。"

总结下来就是," 感觉就是做一次性生意的,如果不提升的话,应该也开不久,毕竟人均 500 多好吃好看的地方多了去了 "。也有业内人士评价,很多消费者都是一次性体验,餐厅的复购率很难有保障,加上较高的运营成本,还有营销造势,餐厅的整体运营难度非常高。

进宫吃饭约等于吃婚宴?

不,消费者还要更多价值点

年轻人追捧的 " 演出饭 ",是拯救了餐饮业,还是盘活了演艺业,抑或是带飞了古装摄影,君不见清明节期间,各大赏花胜地都挤满了身着唐装汉服的小姐姐、小哥哥,努力凹造型,拍出人生一照。

关于这一极度复合的新物种,我们甚至都找不到一个合适的角度讨论,直到看到这样一条评论," 像是随了 900 块份子钱,和一群不熟的人吃了一顿又吵又闹还没吃饱的婚宴 ",才恍然大悟。

面对网上对菜品的各种吐槽,其实是不同餐饮类型的错位比较,把日常用餐体验和团餐(也可以是婚宴)做了比较。

例如杭州宫宴约有 400 个位置,如果上座率在 75% 左右,那就是 300 个人同时用餐,相当于开了二十多桌婚宴。要筹备这么大型的 " 婚宴 ",很多菜品都要 " 预制 ",不知道要提前炖多少肉,做多少个肉丸子 …… 为了这么多号人的集体用餐,只能这么干。这也导致了用餐体验的 " 错位 "。

◎不同形式的大团餐

但对于消费者来说,我付了 600 元来吃这顿饭,必然要得到 600 元的体验,甚至 " 贪婪 " 地想得到 1000 元的体验,歌舞要美,故事要感人,菜品还要色香味俱全,服务还要贴心、细心。

但遗憾的,不少宫宴、盛宴、大唐宴往往只达到了及格水平,菜品勉强能吃,歌舞勉强能看,社交媒体上除了 "xxx 吃饭已经是 next level"" 沉浸式体验古人夜生活,xxx 都给我冲 ""xxx,吃个饭,这也太超前了 ",这些套路满满的内容外,只剩一地吐槽。

不可否认," 演出饭 " 这一餐饮究极新物种狠狠击中了年轻消费者的需求点,将换装拍照和文化体验深层次融入到餐饮中,创造出更复合的体验。

这种创新如何呈现更强的生命力,避免 " 昙花一现 ",仍需在 " 文化叙事 " 与 " 产品力 " 之间找到平衡,要么菜品体验极致,吃得开心,要么与文化深度结合,可歌可泣,或是美学体验拉满。

"60 分万岁 " 的餐饮网红时代已经过去,偏科可以,但必须有一项接近满分,才能留住人,或吸引更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