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太贵,年轻人被逼成“当代鲁班”

在小红书上搜索 " 海洋板 "" 光轴 "" 铝型材 ",你会发现一个热闹又别致的世界:有人用海洋板拼出书架、用铝型材打造衣帽间,还有人把光轴做成灯架,几乎每一种材料都能在他们手中衍生出百种玩法,配上 " 有手就会 "" 低成本 DIY"" 环保家具 " 的标签,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在屏幕前一键三连、跃跃欲试。作者 | Ariana编辑 | 宋爽题图 | 《津轻涂的女儿》
在流量和兴趣共同驱动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沉迷于一种看似 " 返祖 " 的爱好——动手造物。他们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工匠,却争相在社交平台上晒出自己 " 手拿锯子、磨刀霍霍向海洋板 " 的照片。他们化身 " 当代鲁班 ",把那些原本属于工业材料市场的专属名词带火,让它们成了年轻人的新宠。 在小红书上搜索 " 海洋板 "" 光轴 "" 铝型材 ",你会发现一个热闹又别致的世界:有人用海洋板拼出书架、用铝型材打造衣帽间,还有人把光轴做成灯架,几乎每一种材料都能在他们手中衍生出百种玩法,配上 " 有手就会 "" 低成本 DIY"" 环保家具 " 的标签,吸引着成千上万的人在屏幕前一键三连、跃跃欲试。
(图 / 社交平台截图)
这些自制家具并不追求精致完美,很多成品都带着 " 实验感 " ——边角未封、零件裸露、设计逻辑直给,但正是这些 " 还在成长中的物件 ",让习惯了标准化产品的年轻人欲罢不能。对他们来说,这种 " 轻手艺活儿 " 带来的是一种造物的满足,还包含着对日常空间的掌控权。

(图 /《津轻涂的女儿》)
在社交平台上搜索 " 定制办公桌 ",为 Bella 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那些她从未听说过的词——铝型材、光轴、内六角螺丝——在 DIY 家具博主的手中,不仅能拼出符合人体工学的办公桌,还能组装成猫爬架、手推车,甚至是衣帽间用的开放式衣柜。跟食材越少越金贵的 " 白人饭 " 不一样,建材市场忠实地践行着 " 量大则价优 " 的美德。Bella 发现,用铝型材和海洋板做一个可移动置物架的成本,和用同样的材料做一个开放式衣柜差不多。从那以后,她彻底 " 上头 "。从一张简单的办公桌到带万向轮的厨房推车、阳台上顶天立地的猫爬架、衣帽间的开放式衣柜 …… 越来越多的自制家具出现在 Bella 家里,对她来说,下班后最治愈的时刻,就是在客厅铺上垫子,将不同长度的铝型材归类码齐,用三通组件和六角螺丝把它们搭建成型。" 这个过程就像拼乐高一样,但做出一件实用又环保的家具,远比拼乐高有成就感。"

传统工序。(图 /《中国手作》)
对于初学者而言,这种极低的操作门槛恰好满足了他们 " 快速上手 " 的心理期待——不必投入昂贵工具,不需要追求完美手感,做得差一点也可以解释为 " 实验感 "。换句话说,这类轻手艺活儿既能帮人制造出 " 我有一技之长 " 的满足感,又不会因太容易失败而打击信心,是一种低成本、高反馈的 " 精神胜利法 "。这种动手热潮也在悄然建构着一套新的视觉逻辑。传统家具制造通常试图隐藏结构,避免裸露五金、暴露拼接,仿佛只有 " 完成得天衣无缝 " 才叫好作品;而在 DIY 圈子里,这些结构性的 " 痕迹 " 却成为了作品的一部分。许多 DIY 爱好者刻意保留材料的原始质感:边缘未封的海洋板、连接处显眼的金属支架、光轴上外露的螺帽、不做遮盖的滑轨系统 …… 这些略带 " 粗野感 " 的细节,正在构成一种独特的 " 工业美学 "。这种 " 工业美学 " 不等同于粗糙,而是一种 " 反完成度 " 的美学风格。这样的倾向与近年来在设计圈逐渐流行的 " 未完成设计(Unfinished Design)" 理念不谋而合。后者强调结构逻辑优先于装饰性,使用体验胜于展示效果,更重要的是,它为使用者留出了继续参与的空间,让生活成为一项可以不断修改、重组的工程。

(图 / 社交平台截图)
不仅如此,用这些材料制作的家具其实并不一定比平价成品家具便宜,毕竟不是人人都能找到所谓的 " 源头工厂 ",DIY 博主精心搭配好原材料并且配以安装视频和图纸的独家款式更是要价不菲。即便如此,年轻人为一块木板、一根光轴投入时间、金钱与耐心的意愿还在逐渐攀升。 在 AI、虚拟现实和远程办公大行其道的时代,这看似反潮流的选择,实则是对物质与精神之间关系的再定义。这些在网上争当 " 当代鲁班 " 的年轻人,不一定要成为造物的行家,但他们愿意在生活的缝隙中找回一种被工业社会剥夺的创造权——哪怕只是一张桌子、一盏灯。在这个不缺商品的时代," 做东西 " 本身,就是一件很酷的事。
(图 /《爸爸的木匠小屋》)
校对:严严;运营:鹿子芮;排版:两只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