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年逆袭!从街边小店到近 7000 家门店遍布 25 国,杨国福麻辣烫频遭 1248 条食安投诉,冲击‘麻辣烫第一股’之路或遇挑战?
从哈尔滨永和街的一家小店发展成为布局全球 25 个国家的餐饮集团,杨国福麻辣烫历经 20 年,在麻辣烫领域成绩斐然。品牌代言人李雪琴自 2024 年 4 月起与杨国福合作,其形象用于品牌全球化推广宣传。这个以创始人名字命名的品牌,开创了麻辣烫行业 " 自选称斤 "" 可喝汤底 " 的先河,借助标准化管理和国际化战略,成为中式快餐出海的典型代表。
创业基因:从底料创新到商业模式颠覆
2003 年,杨国福在哈尔滨开出首家 " 杨记麻辣烫 "。创始人杨国福鉴于传统四川麻辣烫在东北市场 " 水土不服 ",决定用牛骨高汤替代重油重辣,研发出 " 可以喝汤的麻辣烫 " 这一特色产品。资料显示,其底料采用四川特定海拔地区的花椒、地底千米以下的井盐以及源自贵州的辣椒等特定产区原料,单锅单煮的烹饪方式既保留个性化口感,又解决了规模化生产的难题。
商业模式的创新同样关键。在行业普遍采用 " 按碗计价 " 时,杨国福率先推出 " 自选称斤 " 模式,允许消费者自主搭配食材,这一变革使客单价提升 30%-50%。据杨国福官网集团简介显示,杨国福麻辣烫已在全国 33 个省级行政区及海外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全球连锁门店近 7000 家。零售业务方面,集团建立了线上线下全渠道销售体系,在全国多地铺设经销渠道,线上运营覆盖天猫、京东等平台。集团自建研发生产中心,投资 5 亿在成都打造行业领先的智能食品加工厂,高效支持全球门店、零售平台供应,严控流程确保食品安全。

出海逻辑:供应链先行与本土化适配
" 麻辣烫出海不是简单的菜品复制,而是整套运营体系的移植。" 杨国福集团海外负责人曾在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的专题论坛上表示," 我们在成都建立的完整工厂生产线,从花椒种植基地到牛骨汤底标准化生产,确保全球门店品质一致。" 这种供应链管控能力,助力品牌在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市场快速拓展。
本土化策略体现为 " 三个不变与三个变化 ":核心底料配方、加盟管理体系和食品安全标准保持不变,而食材组合、营销方式和门店场景则根据当地消费习惯调整。例如,在东南亚市场增加海鲜品类,在欧美门店引入自助调料台。
质量挑战:高速扩张中的食安阵痛
在全国 12315 消费投诉信息公示平台上搜索杨国福麻辣烫,截至 2025 年 5 月 22 日公开数据显示,相关投诉信息达 1248 条,内容涉及食品安全、质量等问题。

2025 年 3 月,苏州工业园区一商场门店曝出 " 食品柜现老鼠 " 事件,市监局当即责令停业并立案调查。这并非个例:
2024 年 5 月,广东中山门店被曝老鼠出没,商家仅以 " 两瓶饮料 " 补偿消费者并要求删除视频;
2025 年 2 月,广西东兴门店出现老鼠,店员对消费者提醒置之不理;
2023 年 11 月,天津一名消费者在食用杨国福自热麻辣烫时,疑似发现蝙蝠,涉事产品产地成都市郫都区的市监部门已派执法人员调查处理。 此外,还有消费者投诉吃出头发、虫子、变质食物等情况。尽管涉事门店均属加盟体系,且企业声明 " 所有原料需经检测合格方能入库 ",但仍暴露出万店规模下的管理漏洞。
面对食安问题,杨国福采取了一系列应对举措:
2025 年 3 月 22 日,官方微博发布致歉信,就苏州印象城店事件致歉,涉事门店立即下架销毁食材、停业消杀整改,配合调查;
事发 2 小时内完成消费者致歉与赔付,对涉事门店实施停业处罚及封闭整改;
即日起彻查防鼠设施、食材存储及操作规范,不合格门店立即停业;
成立专项调查组,每月定期开展食品安全培训和检查,完善管理制度;
开通食品安全投诉专线,反馈直通总部监管中心,承诺 24 小时内响应处理;
主动配合各地市监局建立 " 线上 + 线下 " 常态化监督机制,邀请消费者代表参与门店突击检查。
上市挑战:扩张与品控的平衡难题
值得关注的是,杨国福曾计划冲击上市。2022 年 8 月其招股书失效,同年 10 月虽获证监会核准批复,但截至 2023 年 10 月 18 日,上海杨国福企业管理(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由 1.03 亿元减至 3000 万元(减幅约 70.9%),且未重新递交招股书,有专家认为其上市计划或延期。分析指出,即便未来重启上市,如何平衡加盟商扩张速度与质量管理强度,仍是这家餐饮集团需要跨越的关键门槛。
本文源自:金融界
作者:营销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