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当着全世界的面,梅德韦杰夫喊话泽连斯基,对外释放信息量大

据凤凰卫视援引今日俄罗斯报道,俄罗斯安全会议副主席梅德韦杰夫在圣彼得堡国际法律论坛上公开向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喊话,要求其“抓住最后一次维护国家地位的机会”接受和谈。这一表态迅速引发国际社会对俄乌局势的重新审视。

梅德韦杰夫的发言展现出俄方罕见的“双重姿态”:他一面指责基辅政权是“西方操控的提线木偶”,否认乌克兰的完整主权;另一面却抛出“无条件直接谈判”的提议。这种看似矛盾的逻辑,实则暗含俄方对战场现实的妥协。俄乌冲突持续至今,俄罗斯虽占据顿巴斯等关键地区,但长期消耗已对经济与地缘影响力造成压力。克里姆林宫近期频繁释放和谈信号,既是对国际舆论的回应,也是试图通过外交手段固化现有战果。

梅德韦杰夫资料图

值得关注的是,俄方明确将谈判与“乌克兰国家地位”挂钩。梅德韦杰夫提出,只有接受俄方条件,乌克兰才能保留“国际法律人格”。这种表述实质上是将领土控制权转化为法律承认的筹码——例如赫尔松、扎波罗热等俄控区可能成为谈判的隐形前提。俄方策略与2022年《明斯克协议》时期的被动局面形成鲜明对比,显示出对协议执行力的深度反思。

俄方此次特别强调泽连斯基政府的“合法性危机”。梅德韦杰夫指出,乌总统任期本应于2024年结束,但因戒严状态未举行大选,现政权缺乏民意基础。这一指控直指谈判的核心障碍:即便达成协议,未来乌克兰新政府是否承认?

历史教训加剧了俄方疑虑。2014年《明斯克协议》签订后,乌克兰持续扩军并寻求加入北约,最终导致协议名存实亡。如今,俄方试图绕过“临时停火”,转而追求涵盖北约东扩、乌克兰中立化的“结构性解决方案”。但问题在于,泽连斯基政府若在主权问题上让步,将面临国内民族主义势力的强烈反弹;而俄方提出的“安全保障”要求,本质上要求乌克兰放弃军事自主权,这与其国家生存逻辑直接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