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汽车零部件板块领涨A股
2025 年 5 月 16 日,A 股市场汽车零部件板块逆市上扬,万向钱潮、均胜电子等企业股价盘中涨停,汽车 ETF 半日涨幅超 1.4%。这一波涨势的背后,既得益于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也映射出中国汽车产业链在全球竞争中的结构性升级。
进入 2025 年,国家发改委联合多部门推出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对淘汰老旧燃油车并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给予最高 2 万元补贴。政策刺激下,全国汽车消费市场需求稳步回暖。数据显示,4 月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渗透率已突破 48%,传统车企与造车新势力同步加大零部件采购订单。与此同时,汽车出口市场的扩张进一步拉动零部件企业业绩。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政策驱动叠加出口增长形成了双重利好,这是短期内板块估值修复的核心逻辑。

更深层次的动能则来自技术升级的产业红利。以万向钱潮为例,该公司近年来持续加码新能源车底盘轻量化技术研发,其铝合金副车架产品已进入特斯拉、比亚迪供应链,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增 78%。均胜电子则在智能座舱领域取得突破,自主研发的 AR-HUD(增强现实抬头显示系统)获得奔驰、吉利等主机厂定点订单。这类企业的高增长验证了汽车零部件行业正在从传统制造向 " 智能化 + 电动化 " 赛道转型的趋势。目前,国内超过 60% 的零部件上市公司已设立新能源专项研发部门,2024 年行业研发投入总额同比增长 21%,远高于整车制造板块的增速。
值得关注的是,资本市场对汽车零部件的投资逻辑正在发生变化。过去投资者更关注与车企的绑定关系,如今则更看重企业的技术壁垒和全球化能力。例如,主营车载芯片的斯达半导凭借碳化硅模块技术打入欧洲市场,股价年内累计上涨 45%;主营热管理系统的三花智控在北美建设生产基地,海外营收占比提升至 52%。国泰君安分析师指出,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优势外溢,具备技术领先性和国际布局能力的零部件企业将获得更高估值溢价。
不过,行业仍面临结构性挑战。上游原材料价格波动、欧美市场贸易壁垒升级等问题可能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对此,头部企业已启动多元化应对策略:万丰奥威通过并购墨西哥工厂实现本地化生产规避关税;宁德时代与印尼镍矿企业签订长期协议锁定成本。可以预见,在政策护航与市场倒逼的双重作用下,汽车零部件行业将加速分化,具备核心技术储备与全球化运营能力的企业有望持续领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