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疯狂的空调价格战还要打多久?

今年以来,一线市场上出现了大量“没有底线”的空调价格战斗,一轮又一轮,战火纷飞引发空调厂商们四处逃散,家电圈想问是:这轮击碎底线的空调价格战,到底谁在受益?又是谁在持续不断推动?还要打多久?

文剑撰写

进入2025年的空调市场,竞争格局、消费局面,以及发展趋势,让众多空调厂商直呼三个:没想到、没明白、没方向。

究其原因,就是聚焦一线市场的零售出货和用户抢夺,今年以来出现了一轮又一轮的价格拼杀,而且是“逐月下降”月月跌,完全没有尽头一样:

以市场主销的1.5匹1级能效空调为例,国补之后的品牌企业零售价,从1800元、1500元一路向1200元、1000元、900元、800元冲刺,甚至一些非知名品牌的价格已经降至600元左右。

这种局面,不只是让“空调一姐”董明珠感到惊讶,难道这些产品是纸糊的?更让众多空调厂商,特别是空调安装工不解:这么便宜的空调,究竟是怎么造出来,又能用多久?对于用户来说,这种低价到底是“占到便宜”还是“隐藏祸害”?没有答案,只有迷茫。

不过,家电圈注意到,眼下让很多空调厂商担忧的是,这一轮价格战的主角,不再是过去的那种杂牌小工厂们,完全就是靠低价格生存和抢单;而是一线大企业通过主品牌、子品牌,轮番进行价格轰炸;这不只是突破了很多杂牌、小工厂的成本底线,还让一大批的头部和腰部企业市场遭遇冲击。

那么,对于空调产业的所有参与者来说,眼下有几个问题,必须要找到答案,或者方向。一是,这轮空调拼价格,到底是谁在推动、谁在拉动,又是谁在持续不断助跑?二是,这轮空调价格战,还要打多久,到底何时会结束?三是,这轮空调价格战,到底谁是最大的受益者,又是否会出现多赢局面?

今年这一轮的空调价格战,跟30多年前的彩电市场价格战,以及20多年前的空调市场价格战,逻辑是一脉相承:市场空间有限、产能过剩、供需失衡,大中型企业要生存、要发展,找到增长空间,只能通过价格战进行市场化的洗牌,将一批缺乏竞争实力的同行进行挤压、淘汰和优化。

在今年空调市场价格战背后,就是产业时隔20年之后的洗牌大幕再度开启,而且企业间的争夺激烈程度远超过去任何一次,预计将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本质上,这轮空调价格战到底是谁发起,已经变得不再重要。当前的空调市场局面是,稍有实力的空调企业,都在参与,前仆后继持续推动市场的洗牌。

目前来看这一轮的空调价格洗牌,并没有明确的时间表。在家电圈看来,至少在2025年内,空调市场的价格洗牌不会停步,同时还会在2026年上半年继续上演。毕竟,家电市场的洗牌周期一般都在18个月至24个月左右。所以,相关空调企业,以及经销商必须要做好“充足”的思想准备。

这场以拼价格为突破口的空调产业洗牌战役,不会很快结束。家电圈认为,接下来甚至会变成一场持久战和攻坚战。所以相关空调企业不能急于一时的市场高低拼抢,而是要关注较长周期下的市场竞争耐力、体力和持久战斗力打造和提升。所以,企业必须要做好更长时间应对洗牌和竞争的心理准备和能力储备,同时还要努力寻找价格之外的新竞争手段,打出洗牌连环拳。

那么这场空调市场拼价格的洗牌,最大的赢家又是谁?家电圈认为,目前来看一线市场上的空调经销商,以及消费者们,绝对不是最大的赢家。商家面对一轮又一轮价格战,动荡不安之下备货、囤货都有风险,利润更会受到极限打压;消费者图便宜买的很多低价空调,品质问题短期不会出现,但对于家电这种耐用消费品,后期的问题会很麻烦。

这一轮空调价格战洗牌的最大赢家,目前还看不出来,或者说没有答案。短期看,头部企业通过主动出手洗牌,抢了不少的订单和份额。但如果市场局面镇不住,到了明年还会动荡。所以,现阶段对于所有空调企业来说,不要过早定义市场和产业,而是要将更多的精力和资源投入终端抢夺和洗牌。

声明:家电圈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一律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