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古蔺县德耀镇:用养结合助力烟田沃土生“金”
“嘿,这堆肥温度还不低呀!瞧瞧这颜色,摸摸这手感,才60天就腐熟得这么好!”四川省泸州市古蔺县德耀镇燕岩村烟农郭庆江一边摸着地里发酵的农家肥一边说道。
“那可不,加了菌剂就是不一样,腐熟的效率和质量都明显提高了。”同村烟农杨怀均站在烟田边回应道。
他们谈论的,正是添加了有机肥发酵剂的农家肥,这是今年泸州烟区推广应用的新技术。
近年来,泸州市卖局(公司)围绕贯彻省局(公司)烟叶“四大课题”战略,深入践行“稳烟田、育主体、提质量、优供给”策略,精心谋划“品质、管理、服务、质效、素能”五大提升行动,以系统思维推进土壤保育、绿色生产、烟叶提质、降本增效工作。推广使用发酵后的农家肥养护土地,正是今年推进绿色生产的重点举措之一。
政策领航,点燃烟农“动力引擎”
“土地养护一直是我们的工作重点,每年都会采购绿肥、生石灰、油枯有机肥用于改良土壤,但农家肥覆盖面始终难以提升。我们想通过政策引导,激发烟农积造农家肥的积极性,再配套冬土深翻、轮作等措施,打好土壤保育‘组合拳’。”泸州市局(公司)烟叶生产管理科科长王飞说道。2025年,泸州首次将有机肥发酵剂纳入土壤保育产投项目,在全市免费投入3吨有机肥发酵剂,惠及1155户烟农,覆盖面积达3万亩。
“土地是我们的命根子,一家老小的生计都靠它。以前积造农家肥至少得1到2年,现在有了有机肥菌剂,直接在田间堆捂使用,省了不少人工。”古蔺县德耀镇红光村烟农余凡卫对菌剂赞不绝口。
技术赋能,激活生产“一池春水”
引进有机肥发酵剂只是第一步,如何让它发挥作用才是关键。为保障推广实效,泸州烟草实施“培训、指导、操作”一体赋能,规范操作标准,确保技术落地见效。
“施加有机肥发酵剂后,能充分催化有机物料堆捂发酵,提高腐熟和转化效率。土壤施用有机肥不仅能改善土壤结构、增加肥力,还能提升烟株抗性,实现增产提质。”古蔺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彰德烟点点长熊凌不厌其烦地向烟农讲解。
据悉,今年以来,泸州烟草坚持以政策为引领,技术为支撑,通过有机肥菌剂这个小切口,推进生产体系改革纵深发力,全市烟区农家肥积造面积累计达5.28万亩。
融合发展,绘就产业“壮美画卷”
“增施农家有机肥的地块可以减少近两成化肥用量,平均每亩成本节约50元左右,今年我的生产成本大概能减少投入3000元左右。”古蔺县德耀镇红光村烟农袁泽连算起了成本账。
“加大有机肥推广应用,既是土壤保育的重要手段,也是烟叶增油工程的关键抓手。大田生产期能有效增加烟叶内含物质,促进叶片油分提升;烘烤期棕色化反应更充分,烤出的烟叶呈现出‘油亮软’的特质。”四川省局(公司)烟科所副所长冯长春在泸州开展走访调研活动时,对于有机肥的作用给予充分肯定。
据统计,泸州烟区今年共组织烟农堆制农家肥约52.8吨,主要以牛粪、羊粪及玉米秸秆等为原料,广泛推广农家肥积造,不仅加速了农村牲畜粪污资源化利用,还有效促进了秸秆综合利用。
如今,泸州烟区已成功构建起烟农降本、烟叶提质、产业深度融合、环境治理相互促进的生动格局,一条集绿色和谐理念、综合治理措施、产业兴旺景象于一体的现代生态产业带正日益成型。
“我们始终将党中央‘三农’工作决策部署作为推动烟叶工作的‘指南针’,坚决扛起服务乡村全面振兴的政治责任,系统推进落实烟叶生产各项工作。今年,全市农家肥施用面积突破80%,土地养护、烟叶增油工程实现良好开局起步。下一步将坚定走好每一步,为烟区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益贡献力量。”泸州市局(公司)副经理李斌充满信心地说。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烟田里,小菌剂正“发酵”出大能量,助力烟田沃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让烟农的增收致富之路越走越宽。(唐珊)
来源:古蔺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