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铁兰州局“技术能手”周鹏涛 青春当以奋斗逐梦
前腿弓,后腿绷,身体自然前倾,随着锉刀在周鹏涛手中平稳地反复推拉,刀刃下的铁圈被打磨平整,铁屑飞溅……在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公司兰州西机务段设备车间实训室,维修一组工班长、机修钳工周鹏涛正忙着对洗车机底座轴键进行加工。
作为一名“95后”机修钳工,周鹏涛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勤奋好学、吃苦耐劳,一心钻研技术业务,入路7年就成长为车间的业务骨干。在兰州局集团公司2021年第四届“工匠杯”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机修钳工项目中,他取得了第二名,并被授予2021年度兰州局集团公司“技术能手”荣誉称号;在2024年集团公司第七届“工匠杯”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机修钳工项目中,他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再次被授予兰州局集团公司“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1 求知若渴学本领 岗位实践练硬功
2017年,周鹏涛从广西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入职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公司兰州西机务段,成为了一名机修钳工。刚当学员那会,周鹏涛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外,剩下的时间都在学理论练实操、学设备学工艺。同事都下班回家了,他却留下来看书,到实训室练习。锉配是钳工的基本功,最能体现出一个钳工的技能水平。周鹏涛每天中午撂下饭碗就拿起锉刀,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手上全是水泡和口子。渐渐地,他的手艺比同一批人高出了一大截。
2024年7月,周鹏涛经车间及段层层选拔,最终被推荐参加兰州局集团公司第四届“工匠杯”职工职业技能竞赛。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周鹏涛给自己制定了练习计划。刚开始,做一个R合套要花费10至12个小时,制作过程中要一边干、一边思考、一边调整,假如配合间隙有差错,尺寸就会不合格。经过一次次的练习,他把操作时间缩短到8个小时以内,镶嵌间隙从0.1mm降到0.05mm。每天近6个小时的“錾、锉、锯、钻”练习,让他的手指指纹几乎磨平了,别人看着心疼,他自己却乐呵呵的。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周鹏涛最终在兰州局集团公司第七届“工匠杯”职工职业技能竞赛机修钳工项目中取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被授予2024年度兰州局集团公司“技术能手”荣誉称号。
2 精益求精勇创新 攻关难题破瓶颈
在不断地学习和积累中,周鹏涛成长为能够单独处理设备故障的“技术大拿”。今年4月8日,机车检修库车钩拆装机故障,导致正在进行C5修的HXD3D171机车无法拆卸车钩,影响机车正常检修。接到通知后,周鹏涛迅速赶往现场,经过试验发现操纵换向阀手柄液压缸活塞不动作,压力表显示压力过低。周鹏涛立即对供油过程进行仔细检查,最终把目标锁定在溢流阀上。更换新的溢流阀后,启动电机,调节溢流阀压力调整螺母至3MPa,压力恢复正常,车钩拆装机可以正常使用了。看着自己亲手修好的设备,周鹏涛满满的成就感。
进入春季以来,昼夜温差造成公铁两用车故障频发。针对环境因素导致的故障,周鹏涛通过查阅技术资料、分析构造原理,发现改造导向轮可以适应高低起伏的路况,于是将原来固定式导向轮的起落架改造成可调节式的,在导向轮与承重梁之间加装硬质橡胶垫块并调节至适当间隙,这样它就可以快速平稳通过不同高度的轨道与高低起伏的路段。关于液压方面的故障,他主动搜集资料,经过反复琢磨、多次改进,对老旧设备的液压缸台面安装抗拉强度更大的螺栓,解决了压力太大导致设备自身损坏的问题,确保了公铁两用车的运行安全。
3 示范引领树标杆 精心培育带队伍
周鹏涛所在的兰州西机务段设备车间维修一组需要维护全段172台机械动力设备,他深知仅靠他一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建立一支能吃苦、肯钻研、技能高的维修队伍,因此带徒传技成了又一项重点工作。在培训新入职职工时,周鹏涛细心与耐心并重,把自己积累的经验无私地传授给他们。同时,他还将检修设备的心得体会、处理设备疑难杂症的“偏方”汇编成册,发给同事们,为他们处理故障提供了思路。
在日常工作中,周鹏涛十分注重提升职工的实操能力,针对每个职工的不同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训计划,并开展“一对一”指导,以最“严”的标准帮助他们快速成长。如果同事遇到维修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他总是主动伸出援手,滔滔不绝地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技术,帮助大家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华晓婧 通讯员 杨喜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