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新的展览展示了德国艺术家安塞尔姆·基弗是如何受到梵高的启发的

阿姆斯特丹(美联社)——年仅17岁的德国艺术家安塞姆·基弗沿着梵高的足迹,从荷兰穿过比利时,来到法国。

如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座以这位荷兰大师命名的博物馆首次与邻近的阿姆斯特丹市立现代与当代艺术博物馆合作,举办一场轰动的基弗作品展览,名为“Sag mir wo die Blumen sind”,指的是民谣歌手皮特·西格(Pete Seeger)的标志性和平主义歌曲《花儿都去哪儿了》(Where have all the flowers gone?)

基弗说,尽管他密切关注世界大事,包括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引发的冲突,但他并没有打算专门举办一个反战展览。

“我不会说‘我现在办一个反对战争的展览。“我这么做不是因为这是一个项目;我不是一个程式化的艺术家,”他说。“我做我心里想做的事,该做的事。这是关于各种各样的事情,关于死亡,关于战争。”

基弗在二战后的德国长大,他的作品有时有些凄凉,可能不会立刻让人觉得与梵高充满活力、色彩丰富的风景画和向日葵花瓶有什么密切联系。

但看看基弗2019年的《乌鸦》(The Crows),以及梵高1890年的《有乌鸦的麦田》(Wheatfield with Crows),德国人作品的灵感就从墙上跳了出来。

沉思的黑鸟并不是两位艺术家描绘的唯一共同主题。

梵高最著名的灵感之一——向日葵——也出现在基弗的作品中。

一个巨大的干向日葵倒挂在一个玻璃柜里,它的种子落在一本由铅板制成的书上,而“Sol Invictus”则展示了一棵向日葵高耸在艺术家的头顶上,艺术家正以一种被称为尸体姿势的瑜伽姿势躺着。

这次展览还包括他在旅途中沿着梵高的足迹画的一些素描。

这位79岁的德国艺术家不仅与梵高有着悠久的关系,而且与市立博物馆和购买梵高早期作品的荷兰收藏家也有着悠久的关系。市立博物馆展出了早期的作品,比如一架类似B-1轰炸机的飞机雕塑,它是用铅制成的,名为“夜晚的尽头之旅”。

市立博物馆的中心是展览命名的装置。它围绕着博物馆的中央楼梯而建,衣架上挂着溅满油漆的衣服,花瓣从画上洒下来,堆在地板上,还有很多东西。

基弗说,他在墙上写了西格的歌中的一句歌词,作为装置的一部分,后来玛琳·黛德丽(Marlene Dietrich)也用德语演唱了这首歌:“谁会学到东西?”

他对记者说:“这句话让这首歌变得富有哲理。”“你知道,因为我们无法理解。例如,我们不能理解今天发生在33年的事情。”

当被问及上个月德国极右翼政党德国新选择党(Alternative for Germany)的崛起时,他说:“这太可怕了。”

这个巨大的中心作品由一长串的成分组成,包括乳液、油、丙烯酸、虫胶、高尔夫球叶、电解沉淀物、干花、稻草、织物和钢。

基弗的许多画作中都有吸管,赋予它们复杂的表面,有时与梵高大胆的笔触相呼应。

“他的工作就像……梵高博物馆的馆长埃德温·巴克在接受美联社采访时表示:“这位炼金术士将物质转化为艺术品。”

展览将于3月7日在梵高博物馆和市立博物馆举行,一直持续到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