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焦虑就胃痛?揭秘身体里的"情绪开关",大多数人都忽略了!
胃,是个很多人关心的器官。胃疼、反酸、恶心 …… 这些常见的不适,很多人第一反应是 " 是不是吃坏了 "" 没吃饱 "" 吃太多 "。
但你有没有想过,有时候真正让你 " 胃不舒服 " 的,可能不是饭桌上的东西,而可能是情绪、压力。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逐渐揭示了我们的大脑和肠道之间,确实存在一条神秘的 " 隐形通道 ",90% 的人不知道!它让情绪波动影响胃的功能,也让胃的不适反过来扰乱情绪。

胃和大脑之间
存在着一条 " 隐形通道 "
2011 年发表于《自然评论 - 神经科学》的一篇综述,总结了大脑和胃之间有一条双向通信通道,被称为 " 肠–脑轴 ",它的核心构成包括:大脑的情绪调控中枢、肠神经系统(被称为 " 第二大脑 ")、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与副交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 轴),以及肠道激素和微生物代谢产物。
在这套系统中,胃和大脑之间的联系可谓密切无间。情绪波动,比如压力、焦虑或愤怒,会激活大脑的杏仁核、前额叶皮质等区域,这些区域通过交感神经和 HPA 轴迅速将 " 情绪信号 " 传导到胃部,引起一系列变化,比如胃酸分泌、胃肠蠕动的加快或减缓、括约肌张力变化等。
更有趣的是,信息并不是单向传递的,胃也会 " 回话 "。一篇基于跨学科的大量研究成果的综述指出,胃里的感受器和肠神经系统能感知化学物质、压力、疼痛等信息,然后通过迷走神经将这些信号反馈到大脑。这种 " 上行通道 " 会影响人的情绪状态、警觉水平,甚至决策和记忆。
例如,研究发现,来自肠道的信号会被传送至大脑中与情绪、动机和决策相关的区域,如前脑岛、前扣带回、眶额皮质等,从而调节个体的感受和行为倾向。

这种双向通道解释了很多常见现象:压力大会胃痛、心烦意乱时食欲不振、情绪低落时容易便秘,甚至 " 靠肚子感觉做决定 " 的直觉反应,其实也可能是肠–脑通信在发挥作用。
总的来说,大脑和胃之间的这条通道就像一条双向高速路,连接着大脑和肠道。当你感到情绪紧张时,大脑会通过神经信号把这些情绪 " 传达 " 给胃,影响胃酸分泌、胃肠蠕动,甚至引发胃痛、反酸、腹泻等不适。反过来,肠胃的状态也会影响到情绪。比如当肠道菌群紊乱时,可能让人情绪低落或焦虑。
简单来说,你的情绪可以 " 伤胃 ",胃不舒服也可能让你 " 心情差 "。
如何保护我们的 " 情绪胃 "?
第一步,是识别并正视压力源,规律作息、保持适度运动和心理调节。
第二,增强对身体内部状态的觉察力,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冥想、深呼吸训练等方式提升这种身体觉察力,让我们更早觉察到身体的 " 预警信号 "。
第三,要照顾好肠道微生态。保持膳食均衡、摄入富含膳食纤维与发酵食物,有助于稳定菌群,从源头 " 调节情绪 "。

从今天起,学会照顾胃,也是在照顾你的情绪。别硬撑,也别忽视,那些藏在肚子里的压力,也需要出口。
来源 央视新闻 科普中国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