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国船”收“停靠费”?美将扰乱全球航运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编者的话:“通过计划对中国船只征收停靠费用,美国的保护主义议程达到了顶峰。”法国《世界报》4月1日报道称,为了复兴其造船业,美国政府正在拟定一项针对停靠美国港口的中国船征收的“停靠费”,此举将造成全球海上物流“陷入混乱”,并严重扰乱国际进出口贸易。多位业内人士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该费用一旦收取,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美国相关行业从业者及广大消费者,进而也会传导到全世界,使得全球航运成本转嫁链条加速形成。一位希腊的航运专家直言,所谓“停靠费”归根结底就是“另一种形式的关税”,最终将由美国消费者付出代价。
全球约98%的船队都将被收取额外费用
2025年2月21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USTR)提出了一项针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的提案,计划对中国制造商船及中国海运运营商进入美国港口征收高额费用。上个月月底,USTR就“停靠费”提案举行了听证会,超过300个贸易团体和其他利益相关方提交了反对这些费用的意见和证词。
USTR的提议基于拜登总统执政期间发起的一项对中国在海运、物流和造船行业主导地位的所谓“不公平贸易调查”。该调查于去年4月启动,根据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进行。据了解,“301条款”是美国保护自身贸易的主动性条款,当USTR认为国外政府的法律、行为等“损害到美国贸易利益”时,可以直接对相关国家发起调查。
去年301调查的结果声称,中国通过大规模的国家补贴和对国有企业的优待,大幅增加了其在全球造船吨位中的份额,从1999年的5%增长到2023年的50%以上,这“挤压了国际私营竞争对手的空间”。USTR还表示,从上世纪70年代到如今,美国造船厂每年建造的船舶数量从70艘下降到5艘,美国在全球造船吨位中的份额仅占0.1%。
随后,美国便以“重振美国造船业”为由开始起草惩罚中国海运系统的提案。USTR拟议的措施包括:对中国海运运营商的船舶每次进入美国港口征收最高100万美元的费用,或按船舶净吨位每吨1000美元的标准收费。对于非中国海运运营商,若其船队中包含中国制造的船舶,则根据船队中中国船舶的比例,每次进入美国港口征收最高150万美元的费用。例如,船队中中国建造船舶占比超过50%的运营商,每次进港费用为100万美元;占比在25%-50%之间的为75万美元;低于25%的为50万美元。此外,订购了中国船舶的运营商也将面临最高100万美元的停靠费用。
据专注于船舶行业的研究机构克拉克森研究公司估计,如果一艘船是中国建造的,并且由中国航运公司运营,与此同时该公司还向中国造船厂订购了船舶,那么该船每次在美国港口停靠的费用最终可能累计达到350万美元。
“对中国船只收取港口费用的担忧动摇全球航运业。”《日经亚洲》日前报道称。事实上,许多中国制造的船舶都由非中国公司持有并运营,包括世界运力最大的多家航运公司。世界航运理事会(WSC)的数据显示,“停靠费”一旦实施,将很快覆盖全球约98%的船队。2024年在美国港口停靠的船次中,有36595次可能受拟议措施影响,占所有国际航行船舶在美港口停靠次数的43%,以及全球港口总停靠次数的0.7%。
美国海事服务供应商Veson Nautical的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集装箱船和散货船市场的主导力量。2024年,中国制造的集装箱船占据了世界81%的市场份额;在散货船队中,中国船舶占全球船队的75%。中国在液化石油气(LPG)运输市场的市场份额已达到48%,超越了韩国的46%。只有在液化天然气(LNG)运输市场,韩国仍保持领先,市场份额为62%,而中国为38%。
根据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的最新数据,2024年中国造船业的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三大指标继续稳步增长,连续15年全球第一。上海海事大学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首席信息官徐凯告诉《环球时报》记者,在2024年全球18种主要船型中,中国有14种船型的新接订单量位居全球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