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怀物种』赤河千树橘
仁怀,一江春水,两岸青山,数以万计的动植物、微生物聚集,相互竞争、相互成就,充满生机与活力,构成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良好的生态环境既是自然财富,也是经济财富 "。天赐酱香,成就仁怀世界酱香白酒核心产区的美名。
传递生态知识,讲好自然故事,更好赋能仁怀酱香白酒产业。本期『仁怀物种』,讲述" 柑橘 "的故事。
四月底,柑橘树次第开花。新枝上,洁白的花朵,散发出淡淡香气,弥漫在空气中,令人愉悦。
赤水河两岸,是柑橘属植物的乐园,从古老的宜昌橙,到经久不衰的红橘,满是乡愁记忆的老木柑,再到颜值担当的沙田柚、脐橙、耙耙柑,新晋网红粉柚,都在这里有着一席之地。
但很有意思,在仁怀乃至更宽广的大半个流域地区,人们在传统习惯上,并没将这些柑橘单独命名,而是分别以 " 大柑子 "、" 小柑子 " 称呼,有的甚至统称 " 柑儿 "。比如,你去沿河乡镇看摊上的柚子,摊主会问你 " 本土的大柑子,你要买个不 ",而对于脐橙、红橘、砂糖桔之类,又问 " 小柑子,要不 "。

△红袍柑
他们很清楚地将柚子列为 " 大柑子 ",这比较容易理解。但对于脐橙、红橘等,统称 " 小柑子 ",就容易让人产生混淆。当然,有时候为解决这种混淆,人们又会以 " 土柑子 " 称呼红橘,用 " 外来的 " 称谓脐橙、砂糖桔。
这种传统的称呼,虽然让很多外来人分不清,但却真实保留地域文化中方言的原真性,并得到尊重。清代浙江人陈熙晋,道光年间在仁怀直隶厅任同知时,极可能也曾对此感到 " 头大 ",但在写文章时,却又尊重了方言,并写入《之溪棹歌》—— " 茅台村酒合江柑,小阁疏帘兴易酣 ",赞叹茅台酒与柑橘为冬日美味。
可惜的是,陈熙晋没有交待吃的究竟是什么 " 柑 "。我推测,按诗词中 " 一冬风味舌头甘 " 来看,他描写应当是赤水河冬季的场景,而这个季节,赤水河流域当时出产主要柑橘,应为真龙柚,或是广泛种植于川黔的红橘。至于特别强调 " 合江柑 ",是合江的光照、耕作条件要好于上游,柑橘产量更大,更有名气一些,而且当时的仁怀直隶厅厅治,与合江只隔着一条赤水河,他更容易得到 " 合江柑 "。
崇山峻岭的仁怀,比较有名的传统品种柑橘主要有两种,一个是被称为 " 小柑 " 的红橘,一个是被称为 " 大木柑 " 的柚子。它们是仁怀柑橘传统品种,也是 " 当家 " 水果——曾经,几乎每家每户的房前屋后,都会种上几株,一是满足自家食用,二是获取果皮作为调料或入药。其中,红橘果皮更佳,可治消化不良、咳嗽等,还被作为日常调料使用,比如炖肉时放入干橘皮,可起到去腥增香的作用。

△老木柑
当然,还有的人家,会摘下拿到市上销售补贴家用。早在汉代,地主阶层的崛起,使得时处于巴蜀交界的赤水河流域农业生产发展较快,优良的农作物得到推广,这其中包括柑橘类作物。《史记 • 货殖列传》载,《史记 · 货殖列传》记载说:" 蜀、汉、江陵千树橘 …… 此其人皆与千户侯等 ",文中橘首列蜀地,足见其在全国影响很大。左思《蜀都赋》说 " 户有橘柚 之园 ",这说的是柑橘种植的普遍,西汉朝廷甚至在巴蜀特设橘官,专门管理柑橘生产。
这两种 " 柑 " 都是本土品种。科学研究认为,它们的老祖宗在喜马拉雅地区的古老树种,随着气候、环境变化,出现了不同的新品种,后来随着商队足迹或军事行动,逐步扩散。它们首先扩散到干旱地区,进化出能锁住水分的叶面蜡质层,以及可减少水分蒸腾的刺。之后,又接着向雨水更充沛的地区发展。大致在春秋战国至两汉时期,进入川南黔北,适应该地区环境,并被广泛种植。

△剥开的红袍柑果肉
红橘和 " 老木柑 ",是仁怀主要种植的传统品种。相对于现在选育品种,它们的酸度更大。近 40 年左右,红橘和 " 老木柑 " 的种植优势,逐渐被更甜、更多汁的其它柑橘品种取代,如椪柑、蜜桔、耙耙柑、沙田柚、红心柚、脐橙等。
红橘在仁怀合马、大坝、三合、五马、鲁班等地,仍有小片保留。最有名气的,是五马三元村到茅坝镇二合村区间的老树红橘。这些被称为 " 土柑子 " 或 " 大红袍 " 的红橘,曾是重要经果林,产量很大,该片区巅峰时年产数百万斤。这一带处于赤水河支流五马河河谷地带,两岸台地光照充足,砂壤透水、透气性好,红橘果大、色红、酸甜适度," 三元柑子 " 由此得名。
尽管,现在三元也引进了椪柑、沙田柚等优良品种,但很多家庭仍或多或少保留着一些红橘,有的树龄有上百年。初冬季节,红橘成熟时,有市民专门到三元购买 " 土柑子 ",每斤零售价 2 至 3 元。事实上,很多人买红橘,一部分是觉得现在市场上的柑橘太甜,没有了原来的味道,三元 " 土柑子 " 承载着人们的乡愁记忆。还有的人,买红橘是为获得果皮,用于泡茶或当调料,原因是红橘皮中所含挥发性油脂和黄酮类物质丰富,香气更加浓郁。

△晒干的橘子皮
树干更高大的 " 老木柑 ",是本土柚树品种,其果实中果皮(海绵组织部分)有纯白、粉红两种。这种本土柚子,几乎在整个贵州都有分布,却少有成片种植,多为人们零星种植于房前屋后、田间地角。据说," 老木柑 " 有两种,一种果实呈圆球状,另一种为阔圆锥状,单果重量都在 2 斤到 3 斤左右,后者树稍微矮,口感更佳。
因人们粗放管理," 老木柑 " 易招惹果蝇或天牛,它们刺穿厚厚的果皮,将卵产于果实中。果蝇或天牛的卵在果实中孵化,以柚肉为实,导致果实损坏、掉落,即便未落者,会影响人们的食欲。此外,酸度远高于红橘的 " 老木柑 ",在沙田柚等甜度高柚种冲击下,渐被舍弃,已很少再有人采食。每年果实成熟,人们大多任由黄灿灿的果子挂在树上,或是熟透后自然坠地,然后被孩子们捡来当球踢。
不再被采食,农村大多数 " 老木柑 " 被砍掉,仅有少数人家还保留零星几棵作为景观。1998 年,遵义市红花岗区海尔大道建成时,政府曾采购过一批 " 老木柑 ",当作行道树种在街道两旁,而今每年春夏之交,柚花盛开,清香扑鼻,待到年底果黄成熟,挂在树上经冬方落,别有一番风味。在仁怀,有的酒厂也在采用了 " 老木柑 " 绿化,不仅有很好的景观效果,而且花开时散发的香味,能丰富酱酒的香气成分。

△宜昌橙
当然,无论红橘还是 " 老木柑 ",它们都不会消失。毕竟,在漫长进化过程中,它们积淀了特殊的基因,在抗击某些特殊病虫害等方面,有着自身的优势,会被科研人员运用于新品选育中。这就像零星生长在仁怀境内的另一个古老柑橘品种——宜昌橙,它浑身长满了尖刺,果实又小又难看,果肉既少且难吃,但它却受到特别保护,跻身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被赋予了保存生物基因、改良品种的使命,比如用于嫁接甜橙、柠檬的砧木,可矮化植株。
打开专题酱香仁怀来源 酱香仁怀
编辑 段筠 /编审 李枫 /签发 蒲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