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女主的洁,中女咖的劫
诗诗在刚完播的《淮水竹亭》中被嘲端姐,和杨洋的端王凑一对。
但刘诗诗被嘲,女主人设也有锅。
发现一个现象:混到一定位置的女演员,本该很有话语权,但选择的人设反而更不讨喜,甚至容易大女主变成 strong 姐。
周迅的《如懿传》、章子怡的《上阳赋》都是这样,怎么已成事实大女主的她们,一演大女主反而容易显得装?
《上阳赋》豆瓣评论
那就得先谈谈她们饰演角色的共性。
此类女主往往是个绝对完美的人儿,她必须充满大义大爱,慈悲为怀。
像《淮水竹亭》。
男主王权弘业一方面有成就大业必备的冷酷心机,一方面又是十足恋爱脑,这种瑕疵、矛盾反而提供了活人感。
反观女主东方淮竹,只在被蒙蔽心智时短暂生出一个暗黑人格,有了一些人格丰富度,其他大多数时间都是一个绝对高尚、纯洁的形象。
划重点,这个后面要考。
她总以最高道德标准要求男主。男主如她所愿出手救人,但因变故没救成,东方淮竹就把责任全赖男主头上,指责他不够大公无私、暗藏私心,并和他断绝关系。

和男主决裂
自己却很双标。
这边对男主道德审判到极点,另一头约会心仪面具男,却把这场悲剧美化,以展示自己的积极乐观,浪漫天真。

讽刺的点就在于,面具男其实就是男主。仿佛男主是好是坏,全在女主一念间的偏见。
更讽刺的是,同样是为爱虐杀他人,百目妖君残害人族后自愿献上妖丹,东方淮竹就对其痴情同情悲悯。
而自己受到大妖九惑伤害,就能正义凛然地毁掉他苦心制造、用以复活爱人的神器,在语言上也极尽踩低他的尊严以强调自己有多牛 ×。
九惑
你一败涂地

倒不是不允许角色双标,只是当角色设定被抬到至圣母级别,一点双标就能引起观众注意,如白雪之上的苍蝇,成为高洁人设的扎眼证明,更显讽刺。
高洁,是大女主人设甩不掉的牛皮藓。
周迅的《如懿传》被嘲也是因为这些毛病,如懿身处宫斗台风眼,据网友统计,经历过大大小小近 30 次迫害,包括被毒蛇围攻、被纵火谋杀、子嗣被害等,桩桩件件都直击要害。
但如懿愣是从头到尾行为准则不变,如少女时一样纯净,绝不主动出击、连反击也不行。

那么她是怎么活下来的呢?坏事,都是好姐妹海兰做的,与她无关。
周迅是这样把握这个角色的:
她认为如懿是皇后,作为国母,她的人格她的气度品行,都绝不可能去参与任何勾心斗角的事。没办法被逼到绝路了咋办?
她不害人,她只设计。最后坏人都是恶人恶报,真相都是自己浮出水面的。

是的,如懿就是这样一个高洁 TOP 级人物。别人当皇后,靠的是筹谋和经营,她 " 无心后位 ",是被推上去的。

女性宫斗本就是对应男性权谋的题材,可《如懿传》非要懿造出一个不可能存在的人格,一头被猎物逼着去捕食的素食主义猛兽。
然而,她做的双标事情也不少。
包括不限于把魏嬿婉的所有奋斗都归类成下作手段,却默许海兰各种诋毁设计魏嬿婉 …… 自己能穿着桃黄牡丹挑衅孝贤皇后,嘉妃穿正红就是冲撞中宫 ……

大女主不是懒散闲人,她们最终都是要上位的。可是一个圣母该怎么上位呢?
在这帮有话语权的中年女演员的诠释中,她们一个两个都是不争不抢、形势所逼、被迫上位的。
唐嫣在《燕云台》饰演的萧燕燕原本向往自由,啥都没想要,但被迫进入政治婚姻,很快就受到宠爱成为皇后。
紧接着老公身体不咋行,就把皇权交给她代行,后面还直接挂了。无奈之下,萧燕燕带着孩子长年理临朝称制,成为实质上的统治者。

而章子怡《上阳赋》饰演的王儇,原著女主无论对待权力还是婚恋,都是充满野心的,主动利己的。
剧版则弱化了王儇攀上高位的主动性。

权谋剧中嘟嘴装可爱
男人全都爱她,她是在情感捆绑中、基于贤内助的身份,勉强在争取利益。

慈悲的她奉献所有、原谅所有,最后因生育损伤混加常年的身心疲惫早逝。
这是女主吗?这显然是女佛。

可本性纯良人设本就早已不是观众的心头好,如今人们能敏锐感受到角色又当又立的扭捏,而生出厌恶。
为何?因为这种人设压根就是失真的。
而当这类过时、虚浮的角色碰上圈中拥有实权的大花、85 花,更会进一步加深观众的不适。
我们不熟别的演员,难道还不认识你们吗?当年你们怎么一路厮杀到这个咖位的,观众全都看得明白,怎么可能对女性奋斗的残酷没点数?怎么如今功成名就了,反而要洗白来时路了?

这其中除了一种混出头了就想自我包装的普遍心理外,外人的盲目吹捧也助力不少。
周迅演《如懿传》就是这阵仗。
纪录片变成拍周迅马屁大赛。那口吻神情,全是崇拜到不可思议的程度。有些演员直接无以言表,只能靠哭泣来表达崇敬。

这种过度的吹捧无疑加强了周迅崇高完美的自我认知,以及对极端神圣人格的幻想,不知不觉人戏合一。
说到底,人都是自恋的,而自恋使人忘本。恰如嘉妃所说,承宠让人忘了是怎么爬上来的。

而够不到周迅这个位置的女演员,也有自己的死装理由。
众所周知,复杂性、因暗面这些东西向来是由配角乃至反派负责的,国产剧中女主的特权便是傻白甜。
因而高度拔高角色设定,为其打造纤尘不染的品格,某种程度也成了女演员宣誓地位、和其他小咖划清界限的途径。
唐嫣和刘诗诗都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众星捧月的大女主不光能显示地位,理论上也能加持个人形象。
只是当演员的目的性很强的同时实力又一般,碰上古板的角色 " 装感 " 便会强到飞起。
典型案例还是东方淮竹。
剧仿佛只是她展示个人形象的舞台,所以表演第一目标不是服务剧情,而是施展个人魅力。无时无刻流露出的自恋气息,也会进一步加重角色的讨人嫌。
比如在表述好姐妹的未婚夫惨死,自己十分痛惋时,她的整个身体竟诡异地呈现为跳芭蕾状。

愤怒地与反派大战时,重点也全在凹体态上。

而表现对男主倾慕的桥段,她又只全神贯注于绷出完美天鹅颈,又怎么可能演出 CP 感呢?

实际上,完美大女主形象由来已久。
2003 年《至尊红颜》中,贾静雯版的武则天就被改编为至纯至善的人设。

历史上的武则天多有心狠手辣的一面,而这版的编剧却将她的暗黑完全剥离给反派徐盈盈。
遇到问题,不是有男人跳出来帮她解决,就是好姐妹徐盈盈或主动或阴差阳错帮她除掉障碍。
武则天自己则无论怎么受挫都能以德报怨,靠着善良的心和百分之百的运气被动登上皇位。
于是徐盈盈成了童年阴影,而武媚娘只是一个被贬至尼姑庵仍身穿透纱的无辜女人罢了。


而 2010 年左右最热门的一些港剧,也是全员菩萨。
如《宫心计》" 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 " 的刘三好和《搜神记》" 笑口常开,好彩自然来 " 的好彩妹。

她们好得不像正常人。
刘三好不仅以最高道德要求自己,还热衷于道德输出。她与姚金玲就恰如如懿与魏嬿婉的前身,一个自诩为救苦救难的大圣母,一个被迫当品行低劣的野心家。
而好彩妹热脸贴冷屁股,对一直在害她的反派没一点怨念,反而一心想感化她。

编剧自己心里有数,这类纯洁女主只应天上有,借配角之口说破。

但哪怕她们再失真,在当年却是有市场的。
只是十几年过去了,观众的心态已全然变化。

电视剧作为一种精神产品,在节奏没那么快的当年,代表的往往是人们高于生活的期待,是对普世价值观的肯定。
但现在,人们心中某些朴素愿望崩塌了,电视剧不光要紧扣现实,最好还能用来宣泄对现实的不满。
人们没耐心听脱离实际的大道理了,表达当下的愤懑才是头等大事。
爽剧中有仇必报的恶女因此成为最时兴的形象。
观众对暴力输出的需求到了怎样的地步呢?
报仇,要立刻!马上!
《墨雨云间》《九重紫》《雁回时》中女主演好人都超不出一集,女主善良的时间被无限压缩,观众是一分一秒也等不了。
而讽刺的是,引领狠毒复仇女风潮的,正是与《如懿传》同期播出的《延禧攻略》。

至今这么多年,这种复仇女形象依然经久不衰,可见这一类女主确实捕捉了某种大众需求。
而以周迅为代表的掌权内娱姐们,对大女主的审美还停留在从前。
圈中姐姐的女星们大都人到中年,认为复仇类大女主更像小打小闹的爽剧, 而大爱慈悲的形象更符合高大上作品的需求。脱离市场需求,变成必然。
一个有话语权的女演员拍剧,角色的塑造由她一手把控,但对女主人设审美的落后注定让她背离大众需求。
有意思的是,周迅和一般想要通过角色正面形象巩固自身价值的女演员不同,她其实根本不需要通过如懿加持自身。
她可以去演一个坏人,只要角色需要。但她认为如懿是好人,所有她必须以这样一个极端完美的形象去塑造如懿。

一个细节,说到如懿的心腹蕊心终于遇到良人相配时,周迅激动地说 " 终于出现了一个好人 "。

所以她理解的如懿从一而终地保持纯净,她认为是合理的成立的。 她甚至自然地说出,如懿就是想告诉大家,宫斗没有用也没有必要。

事实上,绝对纯净的如懿是寓言式的,悲剧式的。从创作立意上,这是可行的,甚至可以是高级的。
但客观事实是,这剧就是没拍好,短平快的爽没有,悠长的深刻也没有,自然变成一种装。
《如懿传》多重 buff 叠满,被嘲成现象级,在情理中。
而就周迅而言,她往常更擅长揣摩一些极致的人物人格,带着某种病态的执念,最有戏剧性,也最适合周迅。
《李米的猜想》满脑子失踪男友的李米,《夜宴》为爱赴死的青女,《画皮》为得到人类爱情违逆本性,死而无憾的狐女 ……

话说回来。
不是说当下流行的黑莲花就比白莲花优越多少,当某种类型的大女主成为绝对主流时,势必依然会有一些演员的特质无法理解并胜任,特别一些已经形成表演定式,或已经呈现出明显局限性的内娱中女演员。
只有当大女主类型足够丰富,中年掌权女演员才有可能带着各自独特的人生经验为角色加持,而不是去硬凹贴合主流大女主,这才是内娱女主角能欣欣向荣的正解。
恋爱脑的周迅随心而动,但以自身感受为第一不也是一种大女主视角吗?刘诗诗从无事业心到重新回归野心勃勃,虽然并不理想,但一定也有自己的人生感受。
精彩多样的姐姐结合精彩多样的角色,1+1>2 才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