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蜕变为千亿营收大厂,李想却连2万预算都要亲自审批
作者:龚进辉
最近,央视主持人朱广权在直播中调侃理想汽车掌门人李想2万元预算都得自己审批,这么抠吗?对此,他回答道,“我们家公司从最开始创办的时候,融资一直很困难。节约的日子过惯了,花钱还是很节约的,所以对这些预算,要卡得很紧。”
按理来说,对于区区不起眼的2万元预算,即便是创业公司一把手,也几乎不会过问。更何况,如今理想已蜕变为千亿营收的大厂,一把手李想竟然要亲自审批,大厂风范荡然无存,精打细算似乎有点过头了,不禁让人大感意外,这你受得了吗?不过,细想一下,这倒挺很符合外界对理想一贯的认知:抠厂。
在我看来,对于亲自审批2万元预算,李想的回答挺实在的。简单来说,理想之所以养成了勒紧裤腰带过日子的习惯,即便已实现稳定盈利,仍坚守这一风格,的确与当年融资困难密不可分。正是因为真正过过苦日子,李想才会把抠预算看得如此重要。
很难想象,造车这种动辄上百亿的资本游戏,在C轮融资之前,理想仅靠10亿美元硬撑5年之久。但到了2019年,理想融资受阻,曾见过多达100多个投资人,几乎命悬一线。用李想的话来说,2019年比2022年更难,血都快断掉了,即陷入至暗时刻。
幸亏当时李想遇到一生的贵人——美团掌门人王兴,后者及时伸出援手,才解了理想的燃眉之急。2019年8月,理想完成5.3亿美元C轮融资,其中王兴个人投资2.85亿美元,且建议理想提前投资供应链。
李想曾自曝,“2019年王兴投完以后跟我们讲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应该提前投资供应链,当时我也明白他说的道理,但为什么没做?这点钱只够活下去,根本不够投,人穷志短。”
除了王兴之外,理想C轮融资还出现美团的身影,旗下产业基金龙珠资本出资1500万美元。1年后,美团继续加码,理想上市前完成D轮5.5亿美元融资,其中美团领投5亿美元。事实上,王兴和美团重仓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看中创始人李想本人。
王兴对李想赞赏有加,直言他是一位非常有潜力的创业者,以至于很多人低估了他,并相信未来李想会成为中国顶级创业家,而且是从未上过大学的创业家。而李想也与王兴惺惺相惜,曾公开称赞和表达感恩之情,“第一是给我们‘供血’,而且是雪中送炭,这个肯定是一辈子的恩了。第二是王兴很多时候从认知层面给了我很多启发,我觉得这是他给我的两个最大的帮助。”他说道。
2020年,随着首款量产车型理想ONE短短半年便交付1万辆,理想转危为安,开始步入发展正轨。彼时,曾经的造车新势力优等生拜腾汽车却陷入至暗时刻,宣布中国区将从7月1日起停工停产,时间预计为6个月,让人唏嘘不已。当时,李想在朋友圈转发一篇题为《300人吃掉5000万元零食、一盒名片上千,拜腾怎样烧掉了84亿?》的文章,并有感而发地写道:
“理想汽车至今为止超过3200人的团队中,只有两个副总裁,连高级总监都寥寥无几。行政要求(员工)出差经济舱都必须买折扣最低的,经济酒店都要两个同性在一起住。理想ONE的上市发布会用了不到200万拿到上万的订单。”
李想之所以这么说,原因在于文章中提到拜腾花钱完全毫无节制这一细节,即所有东西都要用最顶级的。无论是供应商的选择、员工名片还是品牌店店员的服装、员工零食(300人吃掉5000万元零食),花钱大手大脚,哪怕是在极度缺钱不得不远赴迪拜拉融资,往返开销竟然高达数百万元,这让他震惊不已,作为吃瓜群众的我也惊呆了!
虽然理想早已把花钱克制刻入骨子里,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但凡事都有例外。据理想高管“硬哥”透露,唯独安全相关预算除外,不需要李想审批,直接通过。毕竟,安全是最大的豪华,车企再怎么重视也不为过,他列举了两个理想MEGA的例子:
一是当发现理想MEGA的A柱盲区存在撞人的可能,李想坚决要改,不惜成本地重新设计A柱、前门环、重做碰撞试验,即便延期近半年才上市也在所不惜。二是2024款理想MEGA没有电吸门的原因在于,前门的高强度防撞梁与电吸锁发生冲突,为了保碰撞安全,才放弃电吸锁,2025款终于加上电吸锁,额外付出大量成本。
或许,用“抠厂”来形容理想并不完全准确,该省省该花花,才是理想的本来面目。这也是它在竞争激烈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断精进的一个重要原因,通过高强度的费用控制,成为国内造车新势力中第一家扭亏为盈的车企。
说白了,这正是李想的过人之处,不仅懂得如何找到靠谱的钱为己所用,遇到贵人王兴,也深谙花钱这门艺术的精髓,管理费用率显著低于行业竞争对手,才得以带领理想持续向上突破,走向成功冥冥中具有一定的必然性。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