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殃及10万辆进口车 BBA受伤最大

汽势 Auto-First 丨刘天鸣

美国关税殃及大约 10 万辆从美国进口到中国汽车市场的进口车,其中占大头的 BBA 涉及 8 万辆左右。与此同时,美国进口关税犹如悬着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对全年业绩产生负面影响,对营业利润、现金流和利润率等财务指标产生冲击。

中国市场销量下滑以及价格战,使得奔驰、宝马、奥迪在华销量收缩,进而影响到一季度业绩表现。奔驰、宝马、奥迪三级豪华品牌发布的 2025 年一季度报显示,受销量下滑影响,普遍出现利润收窄。

奔驰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 332.24 亿欧元,较去年同期 358.73 亿欧元下滑 7.4%,息税前利润(EBIT)为 22.89 亿欧元,同比大降 40.7%,净利润为 17.31 亿欧元,同比大降 42.8%。

宝马一季度实现总收入 337.58 亿欧元,较去年同期下滑 7.8%,净利润为 21.73 亿欧元,同比下降 26.4%。汽车业务营业收入 292.11 亿欧元,同比下降 5.6%。税前利润(EBT)为 31.13 亿欧元,同比下滑 25.2%。

奥迪表现好于奔驰、宝马。据奥迪发布的一季度报显示,得益于搭载 V6、V8 发动机车型的销售占比提升,以及纯电动汽车的份额增加,奥迪一季度营收达到 154.3 亿欧元,同比增长 12.4%。但利润表现却呈现出下滑态势,税前利润为 8 亿欧元,同比下降 18.3%,税后利润为 6.3 亿欧元,同比下降 14.5%。

受中国市场激烈竞争的影响,奔驰、宝马、奥迪在华销量呈现出下滑态势。数据显示,一季度奔驰、宝马、奥迪在华分别销售新车 15.28 万辆、15.52 万辆、14.5 万辆,同比分别下滑 10%、17.2% 和 7.1%。

在华销量下滑影响到业绩表现。奔驰在一季度报中指出,梅赛德斯 - 奔驰集团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同比下降 24.6% 至 43.69 亿欧元。奥迪同样在一季度报中强调,奥迪中国业务对财务结果的贡献降至 1.7 亿欧元,同比下降 5.1%。

面对中国市场的竞争压力,奔驰、宝马、奥迪纷纷拿住 " 本土化 " 诚意,积极拥抱中国智能化技术,但由于新产品投放市场还需一定时间,短期内中国市场还将 " 拖累 " 奔驰、宝马、奥迪的业绩表现。

与中国市场销量下滑导致业绩收窄不同,美国关税犹如悬着 BBA 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让 2025 年全年业绩预期蒙上一层 " 雾气 ",影响管理层的经营决策,也影响投资者对企业经营状况的判断。

因美国汽车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奔驰撤回 2025 年财务预期,并在一季度报中表示,由于关税波动性过高,梅赛德斯 - 奔驰难以可靠评估其今年的业务发展。同时,奔驰提示,若当前的贸易壁垒持续,其营业利润、现金流和利润率将受到冲击。

宝马与奥迪虽然未撤回 2025 年财务预期,但也发出提示。宝马集团 CFO 沃尔特 · 默特尔(Walter Mertl)表示,美国征收汽车相关关税将对其第二季度业绩产生 " 显著 " 影响。同时,宝马集团在一季度报中强调,若关税实际增幅或持续时间超出预期,其业务表现可能偏离当前预测。

奥迪则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进口关税(尤其是美国关税政策)可能带来的财务影响目前尚难准确量化。

事实上,美国关税不仅仅影响到奔驰、宝马、奥迪等豪华品牌,还对诸多跨国汽车企业产生负面影响。据汽势 Auto-First 统计,福特、通用、Stellantis、沃尔沃因美国关税造成的不确定性,撤回 2025 年业绩预期。丰田则在 2025 财年中表示,美国关税将导致其营业利润在未来两个月损失 1800 亿日元。保时捷则下调盈利预期,并警告称无法预估 6 月后关税对公司的影响。

无论是奔驰、宝马、奥迪,还是福特、通用等跨国汽车企业,2025 年业绩走向或许是最难预测的一年,一方面是中国市场竞争加剧,产品转型能否带来销量上的增长,中国市场能否带来出色的利润表现,另一方面则是美国关税的不可控,关税壁垒将抹去大额利润,也将扰乱供应链,推高生产制造成本以及全球汽车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