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中国人有自己母亲节的花
明 沈周 《椿萱图》(局部) 元 刘善守《萱蝶图》(局部)
萱草,就是黄花菜,也是忘忧草。它当然不只是黄花菜和忘忧草……古人写下“萱”的时候,很多时候,心里想的是母亲。
是的,“萱”可以含蓄地代指“母亲”。唐人孟郊有:“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元人王冕亦说:“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举头望云林,愧听慧鸟语。”
古时,主妇们多在北堂起居。北堂潮湿,喜欢潮湿的萱草(又名忘忧草)在这里长得很好。“北堂”和“萱草”,在游子的笔下,渐渐有了“母亲”的气息。
在这种情绪的促动下,后来的游子们远行之前,常会在北堂种下更多的萱草。久而久之,“北堂”“萱草”“母亲”渐渐融为“萱堂”“萱室”“萱辰”“萱寿”,直到清代,人们仍然以萱草来象征慈母,亦以萱草来表达对母亲含蓄的情感。
这一把古人的“萱”,送与你——在康乃馨之外,多识一种花草,也知道,我们中国人,有自己母亲节的花。
今天这个冷知识,只是相对“有用”而已。更有用的是什么,你懂的。
文并供图/任淡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