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家上市银行年报收官:七成营收增速实现回升,11家归母净利润增速超10%
上市银行年报季收官,A股42家上市银行2024年业绩报告皆已发布。
在负债端成本的持续压降下,上市银行营业收入明显回升,净利润继续稳步增长。据企业预警通数据梳理,42家上市银行去年营业收入合计达5.65万亿元,同比增长0.08%,与2023年相比,30家营收增速均有所抬升,9家增速由负转正;归母净利润合计达2.14万亿元,同比增长2.35%,其中11家增速超过10%。
从营收结构来看,2024年上市银行净息差继续下行,仅剩2家维持在“2”字头。受此影响,整体利息净收入小幅收窄2.1%。非利息收入中,上市银行持续推进减费让利,总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同比下滑9.38%;投资收益则多实现大幅增长,25家增速超过20%。
截至2024年末,上市银行总资产达302万亿元,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3家国有大行总资产均达到40万亿元行列,较年初新增两家。招商银行、兴业银行总资产均超过10万亿元,继续领跑股份行。同时,北京银行成为资产首次突破4万亿元的城商行,江苏银行以3.95万亿元的规模紧随其后。渝农商行、沪农商行仍是唯二两家万亿上市农商行。
营收增速回升,11家归母净利润增超10%
A股上市银行交出2024年“成绩单”,营收、归母净利润均实现增长。
据企业预警通数据梳理,2024年,42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营业收入5.65万亿元,同比增长0.08%;实现归母净利润2.14万亿元,同比增长2.35%。其中,31家营收、归母净利润双双正增长。
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增速明显改善,据梳理,2024年,有30家上市银行营业收入同比增速较2023年提升,占比超七成,其中9家增速由负转正。南京银行营收增速回升最为明显,由2023年的1.24%增至2024年的11.32%。
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分析道,2024年LPR多次下调,对银行贷款收益率产生直接影响,但部分银行通过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加强利率风险管理、降低存款利率等措施,使得息差在下半年出现了边际改善,叠加银行积极拓展手续费和佣金收入、投资收益等非利息收入业务推动了营收的增长。
部分区域性银行营收增速领先,瑞丰银行、西安银行、南京银行、常熟银行营业收入增速达到10%以上,分别实现营业收入43.85亿元、81.9亿元、502.73亿元、109.09亿元,同比增长15.29%、13.68%、11.32%、10.53%。
归母净利润继续保持稳健,38家上市银行归母净利润均实现正增长,其中11家同比增速超过10%。浦发银行利润增速最高,实现归母净利润452.57亿元,同比增长23.31%,青岛银行利润增速也超过20%,实现归母净利润42.64亿元,同比增长20.16%。
从业绩指标的排名来看,2024年,工商银行营收、净利润继续双双居首,实现营业收入8218.03亿元,同比下降2.5%,实现归母净利润3658.63亿元,同比增长0.51%。建设银行、农业银行紧随其后,分别实现营业收入7501.51亿元、7105.55亿元,同比增速为-2.54%、2.26%;归母净利润为3355.77亿元、2820.83亿元,同比增速为0.88%、4.72%。
招商银行领先股份行,实现营业收入3374.88亿元,同比下降0.48%;实现归母净利润1483.91亿元,同比增长1.22%。兴业银行、中信银行归母净利润分别位居第二、第三,为772.05亿元、685.76亿元,同比增长0.12%、2.33%。营业收入方面,中信银行在2024年超过兴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2136.46亿元,同比增长3.76%,兴业银行营业收入为2122.26亿元,同比增长0.66%。
城农商行中,江苏银行营收、净利润继续领跑,营业收入808.15亿元,同比增长8.78%;归母净利润318.43亿元,同比增长10.76%,利润规模已超过两家上市股份行。北京银行营业收入位居第二,为699.17亿元,同比增长4.81%,宁波银行归母净利润排名升至第二,同比增长6.23%至271.27亿元。
净息差齐降,25家投资收益增超20%
从营收结构来看,上市银行营业收入来源主要依赖于利息净收入,而这一指标与净息差(净利息收益率)密切相关。近年来,在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及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影响下,商业银行资产端收益率下行,面临着不小的息差收窄压力。
据企业预警通数据梳理,2024年,42家上市银行净息差集体收窄,仅常熟银行、长沙银行维持在2%以上,分别为2.71%、2.11%。另外,招商银行、南京银行也高于1.9%,分别为1.98%、1.94%。
招商银行在年报中解释道,净利息收益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如下:资产端,一是受上年存量房贷利率下调、LPR(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下降及有效信贷需求不足影响,新发放贷款定价持续下行,贷款平均收益率继续走低;二是市场利率中枢持续下行,带动债券投资、同业和票据贴现等市场化资产收益率继续下降。负债端,低成本活期存款增长承压,存款定期化趋势延续,一定程度上削弱存款利率市场化下调的效果,负债成本率维持相对刚性。
在此影响下,2024年,上市银行利息净收入普遍收窄。据企业预警通数据梳理,42家上市银行合计实现利息净收入4.16万亿元,同比下降2.10%,17家实现正增长,增幅最高的是宁波银行,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17.32%至479.9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负债成本压降等措施的推进,当前息差收窄趋势已有所放缓。据梳理,与2023年相比,已有30家上市银行净息差降幅实现收窄。
西安银行便在年报中指出,该行多措并举压降付息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持续优化资产负债收益结构,推动净利差和净息差的企稳。2024净利差和净息差分别为1.29%和1.36%,相较2023年度分别减少2BP和1BP,相较2024年上半年分别增加17BP和15BP。
苏商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杜娟分析道,多数上市银行息差降幅收窄的原因为,银行加强资产结构调整,如提高收益相对高的零售贷款占比;加强负债成本压降,如发行绿色金融债获取低成本资金、调降长期存款利率、加强结算沉淀资金等低成本负债获取等;积极争取央行再贷款等低成本资金等等。
此外,上市银行持续优化收入结构,据企业预警通数据梳理,42家上市银行中有38家均在2024年提升了非利息收入占比。南京银行非利息净收入占比最高,由2023年的43.64%增至47.04%,上升3.4个百分点。招商银行非利息净收入在营业收入中占比也达到37.4%,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
廖鹤凯指出,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和净息差的收窄压力,银行提升非息收入占比有助于降低对息差的依赖,实现业务多元化,盈利能力提升,并提升银行可持续盈利能力,增强银行的抗风险能力。
在非利息收入中,受减费让利等因素影响,42家上市银行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合计达6866.25亿元,同比下降9.38%。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是唯二两家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突破千亿元的银行,2024年,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分别达1093.97亿元、1049.28亿元,降幅8.3%、9.35%。瑞丰银行、常熟银行、重庆银行该项收入增速最高,分别同比增长390.91%、158.54%、115.73%至0.39亿元、0.83亿元、8.88亿元。
对于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收窄的原因,杜娟认为,一是减费让利的政策导向,引导银行取消部分业务收费;二是同业竞争,促使银行提供更多综合金融服务,且通过免除费用、提高相关投入以提升客户体验等方式吸引客户,从而影响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三是数字金融投入,诸如支付结算平台等建设投入;四是此前一些银行信用卡手续费收入占比高,在信用卡市场存量竞争之下,相关收入减速。
投资收益则在非利息收入中表现亮眼,多数上市银行均实现大幅增长。2024年,42家上市银行投资收益合计达5128.02亿元,同比增长20.32%。其中,37家上市银行投资收益均实现正增长,25家同比增速超过20%,5家增速超100%,张家港行、厦门银行、紫金银行、贵阳银行、瑞丰银行分别实现投资收益12.9亿元、10.26亿元、5.39亿元、22.31亿元、9.42亿元,同比增长176.81%、121.14%、108.11%、101.35%、100.43%。
中国银行2024年投资收益最高,达414.53亿元,同比增长64.68%,是该行非息收入增长主力。中国银行在年报中提及,其他非利息收入增长34.96%,主要是该行主动把握金融市场机遇,投资收益增长较好。
“40万亿”大行增员,农行个人存款规模仍居首
截至2024年末,42家上市银行总资产集体正增长,总规模达302万亿元。
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3家国有大行总资产均超过40万亿元,分别为48.82万亿元、43.24万亿元、40.5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9.23%、8.44%、5.86%,后两家为“40万亿”队伍新成员。中国银行总资产超过3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8.11%至35.06万亿元。邮储银行、交通银行均在“10万亿”行列,总资产分别为17.08万亿元、14.9万亿元,增幅为8.64%、5.98%。
招商银行继续领跑股份行,总资产达12.1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0.19%。兴业银行总资产在2024年突破10万亿元,达10.5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44%。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总资产则逼近10万亿元,分别为9.53万亿元、9.4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31%、5.05%。其余股份行总资产分布在3万亿元-8万亿元。
上市城商行中,北京银行总资产率先突破4万亿元,达4.2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61%,江苏银行紧随其后,总资产已达3.95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6.12%。上海银行、宁波银行总资产也超过3万亿元,分别为3.23万亿元、3.13万亿元,增幅为4.57%、15.25%,2024年也是宁波银行资产首度迈入3万亿元。
此外,还有两家万亿农商行,分别为渝农商行、沪农商行,2024年总资产为1.51万亿元、1.49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5.13%、6.87%。
从贷款规模来看,42家上市银行中有40家在2024年继续加大信贷投放,仅2家小幅收窄,贷款总额达174万亿元。其中企业贷款增速较快,在集体正增长情况下,29家增速超过10%,10家增速超过20%。相比较下,个人贷款有所收缩,11家个人贷款规模同比收窄,2家降幅超10%。同时,上市银行资产质量整体保持稳定,27家上市银行不良贷款率均实现压降,还有9家与上年末持平。
在负债端,同样有40家上市银行存款规模实现增长,工商银行以34.84万亿元的存款总额位居第一,农业银行存款总额也突破30万亿元至30.31万亿元。其中,12家增速超过10%,招商银行是唯一一家存款增速达两位数的全国性银行,客户存款总额9.1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1.54%。光大银行、民生银行存款总额小幅收窄1.44%、0.79%,据年报披露,或主要源于企业客户存款的减少。
推动客户存款结构调整,上市银行公司客户存款规模明显下滑,据Wind数据显示,17家上市银行公司存款同比增速为负,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4家国有行公司客户存款均有所收窄。公司客户存款增速最快的是江苏银行,2024年对公存款1.16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4.74%。
个人存款则维持快速增长趋势,42家上市银行个人存款规模全部升高,29家同比增速超过10%,6家超过20%。农业银行以18.7万亿元的规模保持领先,工商银行次之,个人存款为18.54万亿元。个人客户存款增速最快的是杭州银行,2024年个人存款余额2998.4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31.34%。
文/钱晓睿
编辑/王欣宇 徐楠
(编辑:钱晓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