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出台实施意见推动乡村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

日前,《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全省乡村富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印发。《实施意见》提出,到2027年,乡村富民产业蓬勃发展,带动农民经营性收入和工资性收入显著提高,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持续提高。

乡村富民产业以农民为主体,适合乡土农情,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创新创业活跃,能给农民带来稳定收益,对提升农业、繁荣农村、富裕农民具有重要作用。《实施意见》围绕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加快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积极发展乡村生产生活性服务业、推动乡村富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5个方面提出了20条举措,积极构建具有山东特色的乡村富民产业体系。

到2027年特色产业产值过2亿元专业镇达450个

山东将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优化产业布局方面,重点培育打造粮油、果品、蔬菜、畜禽、水产、特色种植六大优势区。深挖“土特产”资源,省市县梯次编制乡村特色产业目录和规划,完善“13 N”培育体系。集聚要素打造一批特色产业专业村镇,构建“一县一策”“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乡村特色产业格局。到2027年,特色产业产值过2亿元专业镇450个、产值超3000万元专业村700个,培育国家农业产业强镇140个。

培优培强品种方面,实施农业良种工程,围绕抗逆高产粮经作物、特色畜禽、深远海高价值适养水产、“土特产”等方向布局一批工程项目,形成一批突破性新品种。发挥国家盐碱地综合利用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作用,统筹优势资源集中开展盐碱地科技创新攻关。实施重大品种研发推广应用一体化项目试点,加快品种更新换代。到2027年,建成国家级和省级区域试验、展示评价、良种繁育基地100处以上,培育重大突破性新品种30个。

提升种养水平方面,到2027年,全省设施农业总产值达到6000亿元,林下经济面积达300万亩,培育县域数字农业发展县20个、智慧农业应用场景100个。延伸产业链条方面,到2027年,全省建成十亿级产业链300个、百亿级产业链50个、千亿级产业链16个。提升生态价值方面,到2027年,秸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保持在95%、90%以上,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保持在99%以上。

“粮头食尾”“农头工尾”,打造地方特色畅销产品

山东将加快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推进多环节增值方面,引导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中小微企业等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提高质量效益。支持大型农业企业加快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集成应用,实现多次增值。鼓励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变废为宝、化害为利。到2027年,培育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3万家,营业收入达到2.5万亿元。

推进加工业集聚方面,到2027年,年营收过百亿的农产品加工企业15家、过十亿400家、过亿元3500家,建设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12个。推进多元化开发方面,鼓励农业企业与科研单位、金融机构等组建产业科技创新联合体,集成应用新技术、新装备,推动实施一批农产品加工重点项目。坚持“粮头食尾”“农头工尾”,引导加工企业开发休闲食品、冷链食品、功能食品、航天食品、宠物食品等,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畅销产品。

新开发10条齐鲁康养精品打卡路线

山东将深入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丰富休闲农业业态方面,推出一批乡游、乡食、乡购、乡娱等综合体验项目,推介一批特色化、差异化、多样化的休闲农业精品路线。到2027年,建成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10个,中国美丽休闲乡村100个,新开发10条齐鲁康养精品打卡路线。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方面,开展乡村旅游提质增效行动,推动旅游设施提档、产品升级,打造乡村旅游新场景。打造沉浸式体验小演艺、乡村体育旅游产品,培育夜娱、夜游、夜食、夜购、夜宿等“夜经济”,提振乡村旅游消费。到2027年,每年打造30个标杆式旅游乡村,推出一批全国知名的乡村休闲度假目的地。

传承发展乡村特色文化产业方面,深入挖掘编织扎制、刺绣印染、剪纸刻绘、陶瓷烧造、文房制作、漆器髹饰等特色手工业,培育乡村手工业者、传统艺人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举办工艺美术博览会暨“山东手造”精品展,打造一批富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手工产品。开发乡村文化研学实践课程,鼓励学校开展农耕体验、科普教育等研学实践活动,开展乡村戏剧、歌舞、风情、婚俗等文化服务,举办村BA、村超、村晚等群众文化活动,多维度展示乡村文化产业新成果。到2027年,每年培育800名齐鲁乡村振兴人才、10名山东手造大工匠、30名山东手造工匠,省级以上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达1000名。

到2027年,行政村便民店全覆盖

山东将积极发展乡村生产生活性服务业。加强乡村商贸流通方面,到2027年,行政村便民店全覆盖,农产品寄递量过500万件的县(市、区)达100个,稳定运行1000条农村客货邮线路。

积极发展电商产业方面,打造一批功能完善、带动力强的县域直播电商基地。支持农村商店与农村综合服务社、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站(村邮站)多站合一、一网多用。支持各市培育电商物流专业村镇,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实施跨境电商产业带培育行动,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参与“万企出海 鲁贸全球”国际市场开拓行动,拓展农产品出口新增量。到2027年,全省农村网上零售额突破2200亿元。

优化农业生产服务方面,开展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规范提升行动。支持供销、邮政、农民合作社及乡村企业等,开展生产托管、烘干收储、农资供应、农机作业、农技推广、农产品营销等农业生产性服务,逐步健全便捷高效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到2027年,打造一批现代化农事综合服务中心。

拓展农村生活服务方面,增加乡村公共服务供给,提升基本教育、就业创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社会服务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农村生活服务业的建设和运营,满足农村多元化服务消费需求。

支持农民工、年轻创业者等返乡入乡创业

为推动乡村富民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实施意见》明确,实施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贷款贴息政策。用好相关行业资金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支持乡村富民产业加快发展。研究制定土地利用计划管理实施细则,合理保障乡村富民产业项目用地需求。支持金融机构为乡村富民产业量身定做专属信贷、保险、担保产品。开展“寻找乡村振兴合伙人”行动,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开展村党组织书记培训,大力培养乡村富民产业带头人。支持农民工、年轻创业者等返乡入乡创业,符合条件的按规定享受创业担保贷款、一次性创业补贴等扶持政策。实施乡村振兴提振行动,组建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团,培育科技创新带头人,提高乡村富民产业科技支撑能力。加快前瞻性、先导性关键技术标准布局,推动乡村富民产业标准化建设。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同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完善保底分红、入股参股、服务带动等紧密型利益联结方式,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山东将加大产业帮扶弱县引导力度。2025—2026年,省财政每年安排2亿元帮扶引导资金,对10个产业帮扶弱县因地制宜发展乡村富民产业给予适当奖补;对强县通过乡村富民等产业转移支持弱县形成的地方新增财力,按照一定比例奖励强县。充分发挥新旧动能转换基金、重点帮扶县专项产业基金引导作用,对符合基金投资条件的优质产业转移项目予以重点支持。

《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在北京、上海等地建设“好品山东”农产品推广中心,构建以“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整体品牌为引领,区域公共品牌、企业产品品牌、特色文化品牌、休闲旅游品牌等为补充的乡村富民产业品牌体系。扎实推动绿色、有机、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着力增加优质特色农产品有效供给。实施地理标志运用促进工程,加大对地理标志农产品的培育、推广和保护力度,指导优质农产品开展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建设“齐鲁农超”农副产品展示交易平台,办好港澳山东周、新加坡—山东周等重大经贸活动,推动产业与市场高效对接。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