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利:用焊枪写下的赤子诗

焊花飞溅,钢铁低吟。在山东泰立化工设备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李利手持焊枪,以0.1毫米的精度在金属上雕琢人生。从农民工到全国劳动模范,从车间学徒到行业标杆,他用二十年的坚守与创新,谱写出一首技能报国的奋斗诗篇。

2004年,初中毕业的李利踏入工厂,成为了一名焊工学徒。刺眼的弧光、呛人的烟尘、滚烫的铁水,构成了他青春的全部底色。师傅一句“练技术,就要挑最难的、最不舒服的位置”,被他刻进心里。为练好仰焊,他躺在地上一干就是几小时;为攻克铝合金焊接难题,他反复试验直到双手布满烫痕。白天实践,夜晚啃书本,仅有初中学历的他自学焊接理论,考取焊工一级(高级技师)、机械电气工程师、机电工程二级建造师等证书,硬生生将“不可能”锻造成“可能”。

焊枪下千万次的淬炼,终在2017年迸发成一道跨越国界的弧光——李利身披五星红旗,昂首踏上德国慕尼黑的国际赛场。在中德-山东·巴伐利亚产业工人焊接技能大赛中,他以一道完美的焊缝斩获银奖,让世界见证中国工匠的硬核实力。

荣誉背后,是永不停歇的创新脚步。他改良焊料配方,将焊接不良率降低20%,节约成本超百万元;发明的“换热器管束穿管锥形引管器”,破解行业多年难题,效率提升30%;主导的数字化智能车间改造,让老旧厂房焕发新生,年创效益500万元。11篇核心期刊论文、多项实用新型专利、“齐鲁工匠”“全国优秀农民工”……每一项成果都浸透汗水,但他最珍视的,仍是车间里见证他从学徒到工匠蜕变的焊枪,“这就是我追求理想、为国争光的枪,让我的人生充满了战士般的荣耀。”

在泰立设备的“李利劳模创新工作室”里,一群年轻人常围着他请教。他创立“老带新 传帮带”模式,将毕生经验编成实操口诀,手把手教徒弟调整电流、控制角度。150余名学员中,22人成为高级焊工,30余项荣誉点亮团队征程。徒弟们在各类赛场上摘金夺银时,他笑得比当年自己获奖还欣慰:“劳模精神不是一个人的登顶,而是一群人的攀登。”

焊枪轻点,弧光如星。李利用千万次重复的“0.1毫米”,在钢铁上刻下新时代产业工人最炽热的信仰诗篇——以技立身,匠心报国。(大众新闻记者 余俊)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8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