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闻频出仍备受赞许,创下经济奇迹的克林顿,给美国埋了多少雷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未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笨蛋,问题在于经济!”

凭借这句口号,克林顿在1992年出乎所有人预料地战胜了携肢解苏联之威,信心满满寻求连任的老布什,当选美国总统。

而他在任期间,也确实很好地践行了自己的竞选承诺,美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政府财政多年来首次扭亏为赢,普通民众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改善。

由于这样出色的政绩,哪怕克林顿任内丑闻频出,美国民众依旧十分爱戴这位总统。

不过,这些对克林顿百般爱戴的美国民众恐怕没有料到,正是克林顿那些在短期内有效提振了美国经济的政策,导致了如今美国经济的萎靡。

情场浪子

1991年5月8日,美国阿肯色州工业发展委员会邀请州长克林顿前来参加一场会议。

为表达对本州工业发展的重视,克林顿如期出席了会议,但作为一名在学校主修政治学和法学的外行人,克林顿也实在无法将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枯燥深奥的会议内容上。

深感无聊的克林顿索性开始打量会场,工业发展委员会青春靓丽的女秘书宝拉·琼斯就这么进入了他的视线。

既然对美人动心,一向行动力超强的克林顿当即让人给琼斯递了一张写着自己房间号的纸条,告诉琼斯“州长想见你”。

年轻单纯的琼斯以为是州长注意到了自己工作认真,准备对自己委以重任,在收到纸条后欣然前往。

不料在进入房间后,克林顿只略问了几句工作问题,就将话题转向了少儿不宜的方向。

琼斯隐忍着怒火,一再表示自己“不是那种女孩”,并以还有工作为由要求离开。

眼见美人强烈抗拒,克林顿倒也没有强留,毕竟作为魅力十足又年轻有为的州长,他身边不乏主动投怀送抱的美人。

这件事本来应当就这么悄悄过去,但却不知怎么被当地的无良小报探知了一些风声。

这些惯爱歪曲事实博取关注的小报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好话题,尤其是克林顿当选总统之后,更是大肆炒作琼斯与克林顿的“奸情”。

琼斯此时已为人妇,如此流言极大地影响了她与家人的生活。

愤怒之下,她决定通过法律手段给自己讨回公道。

于是,1994年,琼斯向法院起诉克林顿当年对自己进行性骚扰,要求克林顿向自己道歉并赔偿流言给自己和家庭造成的损失。

原本这对克林顿来说也并不是什么大事,只要肯花钱安抚琼斯,再利用钱和政治影响让无良小报闭嘴,琼斯就不会继续纠缠。

可克林顿大概觉得,事情过去这么多年,已经不可能再找出什么证据,又或者是担心花钱和解会让民众觉得他是心虚,总之就是不肯选择花钱消灾,而是打算死扛到底。

琼斯的律师也深知想要从当年情况着手证明克林顿性骚扰困难重重,但这位本就有克林顿政治对手共和党支持的律师却不会就此认输。

他决心另辟蹊径,通过克林顿长期乱搞男女关系,论证克林顿确实色欲熏心。

尽管克林顿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婚外情,但自他当上州长以来,与上百名女性发生过性关系,这些人不可能都有很好的保密意识。

例如,在1996年到1997年间在白宫担任女秘书,并与克林顿发生关系的莱文斯基就在自己调任国防部后,将这段恋情分享给了自己新结识的朋友琳达·崔普。

面对检方的调查,琳达·崔普不想冒做伪证的风险,将莱文斯基告诉自己的情况和盘托出,并提交了录音证据。

有了这条线索,检方顺藤摸瓜,又从莱文斯基家中发现了记录有当年情况的详细日记,和一条沾染着克林顿体液的蓝裙子。

在如此铁证之下,克林顿才不得不承认了自己的风流事,并为此向全国人民道歉。

经济总统

共和党自认抓住了克林顿的小辫子,猛烈抨击克林顿,并以克林顿在案件调查期间撒谎并试图掩盖罪证为由,对克林顿发起了弹劾。

然而,出乎共和党人预料的是,尽管在他们的大力炒作下,克林顿的丑闻闹得沸沸扬扬,也确实引发了许多民众对克林顿的反感,但这种反感却并未转化为对共和党的支持。

相反,伴随着舆论对克林顿绯闻越来越猛烈的攻击,克林顿所在的民主党竟逐渐扭转了在早期民调当中的落后趋势,最终赢得了1998年的中期选举。

共和党没能获得国会多数席位,他们对克林顿的弹劾自然也得不到多数支持,最终只能不了了之。

而共和党之所以会输掉原本稳操胜券的选举,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他们对克林顿的弹劾。

尽管美国民众对克林顿总统在女色方面的表现并不满意,但他们并不希望因为这样的私人道德问题换掉一个能够让自己日子过得更好的总统。

事实上,早在1991年克林顿参加总统选举的时候,他的竞争对手就媒体挖出了克林顿在女色方面的黑料大肆曝光,一度让克林顿名声狼藉。

当时许多人都以为,克林顿已经毫无胜算,但在总统辩论之后,克林顿却奇迹般一举逆转了选情。

在那场辩论当中,克林顿抓住了老布什在经济方面的弱点穷追猛打,并向民众许诺,一旦自己上台,必将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刺激经济,让更多美国人过上富裕美好的生活。

听了克林顿这样的许诺,再看看任内经济表现糟糕,也给不出经济复兴政策的老布什,不少人选择转而支持克林顿

毕竟,克林顿的那些丑闻虽然难听,但说到底不过是私人道德问题,总统的名声好坏哪里比得上自己的钱包重要。

克林顿在上任之后,也确实兑现了自己要把美国经济搞起来的竞选承诺。

在他任内,美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中产家庭平均年收入不断提升,社会失业率也降低至30余年来的最低水平。

尤为难得的是,这种提升竟还不是以政府举债刺激经济的方式达成的,在克林顿任内,美国竟逐步扭转了长期以来财政入不敷出的趋势。

对于这样一个能够带大家过好日子的总统,美国民众自然是十分爱戴的。

虽然在听到总统丑闻之后,朴素的道德观会驱使他们抨击克林顿无德,但当共和党表现出要借此机会搞掉克林顿的意图,他们就不会继续支持共和党搞下去了。

暗含危机

不过,这些对克林顿心怀感激爱戴的美国民众恐怕不会想到,克林顿那些在短期内有效带动了美国经济发展的政策,从长远来看,竟全都是给美国埋的雷。

对内,为了扭转美国国债畸高的状况,克林顿提出了开源节流的政策,即设法多收税,并通过裁撤政府公务人员减少政府开支。

由于当时的美国社会贫富分化已经十分严重,中产和底层手中的资产实在有限,再怎么收割也不可能补上美国财政的大窟窿;

也因为克林顿本人早年生活贫寒,多少对底层民众有所共情,并抱着一定的理想主义情怀。

这次克林顿的税改十分罕见地将刀砍向了美国富人,对年收入在11.5万以上的个人和1000万以上的大企业加税,对低收入人群的税收反倒有所削减。

可富人和大企业哪里会甘心多交钱,于是美国富人在律师的帮助下想尽办法通过法律漏洞避税,美国大企业更是干脆布局海外,利润不回美国,就不用给美国政府交税。

另一方面,在政府公务人员被大量裁撤的情况下,许多原本属于政府的工作职能,只能被外包给私人企业来完成。

私人企业为了追求利润,往往会以经费不足为由削减服务水平,并以此裹挟民意,向政府要求更高的报价。

一番操作下来,到了后期,政府往往是要花比自己运营更多的钱,为民众购买私企更差的服务。

由于这种种操作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克林顿任内,他的开源政策看起来十分成功。

可从长期来看,如今美国财政赤字如此严重,未尝没有克林顿税改的一份“功劳”。

对外,在克林顿的力主下,美国打着“提高效率”的旗号,构建起了以美国为核心的所谓“全球自由贸易体系”。

细看美国的这套做法,不难发现这套理论与苏联的经互会模式颇有共通之处——都是要求其他国家各自只生产最擅长的商品拿出来交换。

经互会最终被成为了苏联剥削加盟国的工具,美国的“自由贸易体系”则是一开始就是为了剥削全球。

更有甚者,由于“自由贸易体系”是通过市场而非计划的方式调节,产能过剩造成的损失完全由生产方承受,美国不仅不需要付出规划成本,还能在急于出货的生产方的竞价中获取更廉价的商品,剥削得更狠了。

可这种模式固然让美国人享受了多年发达国家中罕见的低物价舒适生活,却也导致了美国国内制造业竞争力急剧下降,那些曾经辉煌一时的工业城市逐渐沦为锈带。

那些靠制造业岗位进入中产行列的美国家庭,也随着落入底层甚至贫困阶层,这样严重的贫富分化,成为了今天美国许多社会问题的根源。

同时,为了维持美国在这套体系当中的核心地位,美国难免需要动用武力,来压服试图跳出美国设计的挑战者。

例如当欧洲推出欧元之际,美国立刻发起了科索沃战争,狠狠打压了欧洲。

然而,战争从来都是烧钱的项目,任何一场战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都会是不小的负担。

克林顿政府擅长精算,在任内发起的战争是收益大于成本,战争最终是给美国带来了繁荣,可继任的美国政府没有这份本事,就让战争就成为了消耗美国底蕴的大坑。

诚然,任何政策都不可能只有好处没有隐患,都需要政府不断完善、及时调整来解决问题。

尤其是美国这样两党轮替,极度追求短期效益的过度,要求克林顿政府为美国未来百年规划更是强人所难。

后来发生的一切,归根结底是当时的政府处理不善,不能将责任归咎于早已卸任的克林顿政府。

可克林顿政府的种种政策,也确实给美国埋下了雷,今天美国的许多问题,都是因此埋下了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