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阅读推动中国图书市场繁荣

参考消息网5月6日报道 阿根廷“中国道路”网站5月3日发表记者费尔南多·卡波通多采写的报道,题为《中国图书市场繁荣景象:每分钟阅读量达1.55万册》,内容编译如下:

“童年时书籍是奢侈品。乡村没有图书馆,偶然得到的几本书会被反复翻阅直至纸张破损。每本书都是播撒在我脑海的种子,最终绽放为我所有作品的源泉。”中国一位作家曾如此感慨。

这番感言已成为审视中国从书籍匮乏国度跃升为世界最大图书市场的关键注脚。根据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发布的全国阅读调查报告,如今中国每分钟阅读量高达1.55万册。

调查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达82.1%,人均阅读纸质书4.8本、电子书3.5本。青少年阅读数据更为亮眼,年均阅读11.7本书。

报告特别指出:“数字化阅读重塑成年国民阅读习惯,约40%成年人养成听书习惯,近80%通过手机阅读。”

分析中国出版市场时,若将视野局限于传统纸质书则难免偏颇。专家指出,内容供给与阅读形式的多元化发展正推动国民阅读习惯进入新阶段。

在山西太原举办的第四届全民阅读大会上发布的报告披露,2024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6.7亿,同比增长17.52%。

《2024年度中国数字阅读报告》显示,数字阅读作品总量达6300万部(同比增长6.31%),其中电子书与网络文学占比67.55%,有声作品占32.45%。

值得关注的是,该领域2024年总收入达66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6.65%。

“过去五年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新增1.76亿。”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张毅君表示。

山西省图书馆采编部主任蔡艳青指出,数字阅读正加速普及,有声书帮助老年读者获取内容,也有针对视障读者定制的资源。

专家特别强调,短视频等视听内容的爆发式增长并未削弱阅读这一传统文化消费形式,后者在中国展现出惊人的自我革新能力。

中国作为全球顶级图书市场的地位毋庸置疑。那些惊人的阅读数据正以全新方式延续着文明的传承。(编译/王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