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逼着斯凯奇卖身救命

出品|虎嗅商业消费组
作者|柳柳
编辑|苗正卿
题图|视觉中国
看似业绩还在平稳增长的背后,关税压力、供应链成本飙升及消费疲软正在成为压垮 " 美国鞋王 " 斯凯奇的 " 隐形杀手 "。
近日,斯凯奇宣布同意被知名投资公司 3G 资本收购,这一消息震惊市场。后者曾主导百威英博、汉堡王和卡夫亨氏等多起大型收购案。
根据协议,3G 资本将以每股 63 美元的现金收购斯凯奇所有流通股,交易预计在今年第三季度完成,交易总额约 94 亿美元。交易完成后,斯凯奇将从纽交所退市,转为私人控股企业。
斯凯奇现任董事长罗伯特 · 格林伯格及核心管理团队将全员留任,私有化后的战略重心将转向 " 供应链弹性建设 ",包括在越南增设自动化工厂、在墨西哥布局区域配送中心。
斯凯奇方面对虎嗅表示,私有化目前对于中国市场的组织架构不会有影响。彭 · 博 · 社指出,此次私有化将帮助斯凯奇缓解关税压力。在没有上市公司报告的要求后,公司将能够采取措施,使其免受关税影响。
机构普遍观点,斯凯奇选择此时私有化,实为规避上市公司监管压力,以便在关税风波中掌握更大的经营自主权。
供应链转移阵痛
关税引发的连锁反应正在撕裂全球供应链。为此买单的不只有消费者。2025 年 4 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对进口鞋类征收最高达 46% 的 " 对等关税 ",而美国超过 90% 的鞋类依赖进口,耐克 50% 的鞋类产自越南,阿迪达斯 39% 的产能集中于越南工厂,斯凯奇 60% 的产能依赖亚洲供应链。其中,中国和越南是其重要的生产地。
如此加征关税直接导致鞋类企业成本暴涨,利润率腰斩。原本 1100 元的一双球鞋涨至 1700 元,高性价比的优势不再。
财报显示,斯凯奇 2024 年净利润率同比下降 0.5 个百分点至 7.1%,2025 年一季度营业利润同比下滑 11.3%,净利润同比下降 2.0%。公司警告称,若关税政策持续,鞋类产品价格可能上涨 15%~20%。
虽然斯凯奇内部已经对北美客户实施 " 先款后货 " 政策,预付款比例从 15% 提升至 25%,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减少 1.3 天,但提前支付的关税保证金达 1.8 亿元美元,经营活动现金流被占用。
值得一提的是,斯凯奇正努力降低关税冲击对利润的侵蚀,加速推进供应链转移到越南和印尼。
在今年 4 月美国宣布最新关税政策后,斯凯奇高管曾表示,将通过与供应商分摊成本、优化采购和调整价格,以及转移供应链等多种 " 杠杆 " 来应对关税。
斯凯奇首席财务官约翰 · 范德莫尔指出:" 当我们考虑转移生产时,我们正在研究如何优化所有市场的全球关税成本。显然,由于实际关税税率约为 159%,运到美国的产品价格高得令人望而却步。"
斯凯奇计划在未来 3 年内将此前在中国的产能占比降至 40%,增加在越南和印尼的生产份额。2024 年,斯凯奇已在越南增设自动化工厂。
另一方面,斯凯奇在墨西哥保税区投资建设区域分拨中心,通过近岸制造和本地仓储模式,降低跨境物流成本。
但中国供应链对斯凯奇的权重极高,斯凯奇恐难以找到同样质量和性价比的 " 平替 "。其在印尼布局的第二生产基地,因当地基础设施问题进度滞后。而越南地区工厂的效率仅为中国的 60%,人工劳动力成本上升、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也在逐步显现。
私有化交易完成后,斯凯奇账上现金将增至 18 亿美元,以支撑接下来的战略调整。3G 资本也承诺支持斯凯奇将扩大在越南、印尼等关税洼地的产能布局。
供应链转移还需要度过产能爬坡的阵痛期。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实现高效管理,是斯凯奇需要解决的问题。
而眼下,鞋服行业的关税成本增长速度已经快到令人触目惊心:美国鞋类原有进口税率高达 20%~37.5%,叠加 " 对等关税 " 后,综合税率可能升至 150%~220%。一双运动鞋的成本翻倍,很快会大大远超消费者承受力。
平价鞋企正在遭遇生存威胁
上市公司要接受资本市场的审视和股价、市值的考验。在关税压力背景下,私有化退市后,斯凯奇不需再顾及季度财报的压力。而 2025 年以来,斯凯奇的股价已经较最高点下跌超 25%。
2024 年,斯凯奇的销售额达到 89.7 亿美元。美国市场占斯凯奇全球销售近四成左右,越南等地提供了大部分制造能力。其中,斯凯奇中国市场营收突破 200 亿元,同比增长 18%,儿童线、专业跑鞋线增速超 30%。在中国市场销售的产品中," 中国制造 " 占比超过 90%。
目前,斯凯奇在全球拥有约 5300 家零售店,约 1800 家为公司自营店。中国也是斯凯奇海外市场中最大的市场,已开设近 3500 家线下门店,2024 年在中国市场占全球营收 13.6%,在过去多年为全球业绩的增长提供着重要支持。
但斯凯奇在中国市场的增长态势正出现转折:2025 年第一季度中国市场销售额下滑近 16%,去年一季度中国市场销售额增速为 13.3%。2024 年,斯凯奇中国市场销售额同比下降 0.9%。2024 年第二季度起连续三个季度呈现增速放缓和下滑趋势,第二季度同比增长 3.4%,第三季度同比下滑 5.7%,第四季度下滑幅度增至 11.5%,在中国市场也面临增长挑战。
与此同时,2024 年的斯凯奇,毛利率已从 52.3% 降至 48.7%,净利润同比下滑 12%。2025 年第一季度财报发布过后,斯凯奇也取消了对于 2025 年的业绩指引,给出的原因是,美国的全球贸易战颠覆了企业的计划。
斯凯奇在声明中表示:" 由于全球贸易政策带来的宏观经济不确定性,公司目前不提供财务指导,并撤回我们在 2025 年 2 月 6 日发布的 2025 年年度指引。"
无独有偶,因无法转嫁成本,越来越多的平价鞋企正在面临 " 生存威胁 ",为此发起绝地反击——今年 4 月 29 日,美国鞋类分销商和零售商协会致信白宫,请求豁免美国总统特朗普所谓的 " 对等关税 ",要求将鞋类产品排除在拟议的 25% 关税清单之外,并警告称加征关税将引发行业系统性危机,指出鞋类制造回流美国不现实,美国消费者将承担近 100% 的税负等问题,试图通过这种方式来争取政策上的关税豁免,以减轻关税压力。
而这封信由包括耐克、阿迪达斯、斯凯奇在内的 76 个鞋类品牌签署。
实际上,面对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更深远的变革已在多家鞋类巨头供应链端悄然发生。阿迪达斯已向东南亚地区拓展供应商,并考虑墨西哥和巴西等靠近美国市场的拉丁美洲潜在机会。耐克同样也在进行供应链的多元化布局,减少对单一国家或地区的依赖,降低因关税政策带来的风险。
而另一方面,中国本土品牌正凭借完整的产业链和成本优势,承接因关税转移的订单 —— 2024 年,安踏集团海外营收同比增长 45%,其中 30% 来自为国际品牌代工。
鞋类巨头正在遭遇生死挑战。由关税引发的行业地震,将美国鞋业推向悬崖边缘,而这场命运博弈还将持续展开,这种全球产业格局的重构,也可能彻底改变鞋业的竞争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