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有跑步、跳远……100天后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看什么

5月7日下午,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和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新闻发布会(以下简称"新闻发布会")结束后不久,北京一家人形机器人公司高管团队就开始研究机器人运动会细节。

"应该会参与",该公司内部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

加速进化创始人兼董事长程昊给出的答案更准确,"(加速进化)会参加的,会有队伍用我们的机器人",他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从5月7日算起,距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开幕正好100天。在当天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局长姜广智介绍,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8月8日至12日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人亦创国际会展中心举办,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以下简称"机器人运动会")将于8月15日至17日在国家体育场和国家速滑馆举办,主体赛事包括田径、足球、舞蹈以及物料搬运、药品分拣等;外围赛事包括羽毛球、乒乓球、篮球。

全球首个

机器人运动会是全球首个为人形机器人组织的综合性竞技赛事。

北京市体育局二级巡视员张华向媒体介绍,参加机器人运动会的机器人应满足六个条件,"参赛机器人是参赛队自研或采购的机器人;机器人是一个独立整体,不得分离为多个子单元,或是用软缆连接的子单元,不得在比赛场地内设置标记物;机器人应具有躯干、上肢、双足,有效重心到足底的最大伸展距离为身体高度的40%—70%。其中,场景赛比赛项目机器人的下肢可采用轮式或双足式"。

此外,"机器人应自备能源,但不得使用具有危险性的任何能源;机器人控制方式可以选择手动遥控或完全自主控制。自由体操、单机舞蹈、群体舞蹈比赛项目的控制方式,必须是完全自主;比赛期间的网络由各参赛队自行提供",张华说。

他还公开了对参赛队伍的四点要求:第一,国内外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创新团队、俱乐部、其他社会组织等均可报名。第二,每个参赛队可以报名参加多个赛项,可以使用不同的机器人参加不同赛项,但比赛过程中不允许更换机器人。第三,比赛期间每个参赛队最多允许2名参赛队员进入比赛场地。第四,除4×100米接力赛项可由不超过4个参赛队联合参赛,其余所有赛项仅允许参赛队独立参赛。

赛事项目"19 3"

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的是跑步,机器人运动会比什么?在得知要召开机器人运动会之后,从业者和媒体都在猜测。

5月7日答案揭晓,总体设计为主体赛事 外围赛事。主体赛事包括竞技赛、表演赛和场景赛,共计三类、19个项目。通过这些比赛项目,展示机器人应用技术的多样性、创新性与实用性。

具体到竞技赛,比赛参照人类传统体育项目,设置了11个赛项。其中,田径7项,包括100米、400米、1500米、4×100米接力、100米障碍赛和立定跳远、原地跳高,还有自由体操和2v2、3v3、5v5足球赛。这些项目,重点考验人形机器人的运动能力、协调性与团队协作能力。

表演赛设置了单机舞蹈、群体舞蹈2个项目。通过艺术编排、音乐配合与动作创新,展示人形机器人全身实时协同控制和群体协同能力。

场景赛聚焦人形机器人实际应用场景,设置了工业场景、医院场景和酒店场景共三类、6个项目。其中,工业场景包括:工厂物料搬运与整理,医院场景包括药品分拣与分装,酒店场景包括迎宾与清洁服务。通过这些应用场景,展示机器人的实用技能和智能化水平。

外围赛事安排了3个项目,包括非人形羽毛球、篮球和乒乓球。

张华介绍,设置本届机器人运动会比赛项目时,主要有三方面考虑,适度参考人类体育竞赛项目,展现现阶段机器人技术发展水平;紧密结合人类生产生活,探索机器人实用化场景;设置外围赛事,为机器人提供表演展示舞台。

以参考人类体育竞赛项目为例,"传统竞技体育代表着人类体能和技能的巅峰,追求的是人类对自身潜能的不断突破——百米跑进10秒、跳高跃过2.4米、体操完成高难度空翻等,展现的是‘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本届机器人运动会赛事中,田径、体操项目,参照人类传统体育项目,测试机器人的速度、平衡与复杂地形适应能力;足球项目采用多机协作模式,考验机器人的动态感知、路径规划与团队配合能力。通过模仿人类运动形式,推动机器人机械结构优化、运动算法升级,展现的是机器人技术的不断进步和人机和谐发展、服务人类美好生活场景",张华详细解读。

检验"智能"和"体能"

"今天正好是运动会开幕式倒计时100天,在此面向全球邀请机器人企业、创新团队、科研机构、高等院校、机器人俱乐部及机器人爱好者积极报名参赛",姜广智在新闻发布会上发出邀请。

他表示,"举办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旨在通过机器人的多种竞技赛项,集中展示、检验机器人最新成果,持续带动机器人的机械结构、人工智能、大模型、光学、传感、材料等多学科的技术进步,不断促进机器人技术和产品迭代升级,加速机器人进入生产生活各类实际场景"。

其实,在机器人运动会之前,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已经前行试水,举办了半程马拉松,为什么还要举办运动会?

对此,姜广智表示,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比赛主要展示和检验机器人的运动控制、续航能力、结构稳定性、关节可靠性等体现运动能力的核心性能,可以通俗地说,主要是考验人形机器人的"体能"。举办机器人运动会,是想通过更加丰富的赛项设置,来进一步检验人形机器人"智能"和"体能"的综合能力和融合水平。

"通过我们之前介绍的赛项,看得出来,机器人在参与各类赛项过程中,需要在动态环境中完成感知、决策、执行的长程复杂任务,对机器人的智能化、自主化、通用性和泛化能力要求更高,更能体现机器人执行任务的能力",姜广智说,"我们还提出了几个围绕真实场景打造的竞技项目,这些场景都是一线实践的工作人员,根据自己的工作需求专门提出的,有一些场景对机器人有非常大的挑战。在这个竞技当中,大家也能够看到人形机器人现在能为我们做些什么,能做到什么样的程度,现在具备什么能力,机器人距离我们理想设计状态还有多远。"

北京商报记者 魏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