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交易无果后,美军进入巴拿马,不到24小时,澳大利亚开始变卦
3月初,香港长和集团突然宣布要把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港口卖给美国贝莱德财团,这笔涉及全球贸易咽喉的交易瞬间炸锅。中国市场监管总局3月底直接出手反垄断审查,硬生生把4月2日的签约日期拖成了“薛定谔的猫”——既不承认黄了,也没动静。结果4月3日美军就开进巴拿马搞起了“巴拿马极限2025”军演,50名海军陆战队、四架F/A-18战机、巡洋舰全上阵,说是保卫运河安全,傻子都看得出是冲着港口交易来的。更绝的是,4月4日澳大利亚总理阿尔巴尼斯突然跳出来,要收回中资企业租了99年的达尔文港,说这是“战略资产”,反对党更是喊出“港口回归澳洲”的口号,活脱脱一场政治秀。
这三件事乍一看是孤立事件,实则是美国全球霸权的连环计。先说巴拿马运河,这地方每年6%的国际贸易量都得从这儿过,中国20%的货运量也走这儿。长和集团1997年就拿下了运河两端的港口经营权,本来日子过得挺滋润,结果美国贝莱德突然跑来收购,背后站着特朗普政府的“削弱中国影响力”计划。中国这边反垄断审查一卡,美国立马用军演施压,明摆着是要把运河控制权攥在手里,进而卡死全球贸易命脉。
澳大利亚那边更有意思。达尔文港2015年被中资岚桥集团以5.06亿澳元租了99年,短短几年吞吐量就从2630万吨飙升,成了澳洲北部能源出口的核心。但美国从2016年就开始施压,特朗普甚至承诺投2.26亿美元在达尔文建战略储备点,就是要逼着澳洲毁约。现在岚桥集团财务有点波动,美国又借着中美关系紧张煽风点火,阿尔巴尼斯政府正好拿这当借口,既讨好国内保守派,又给美国交投名状。
美国这一套玩得挺溜,但吃相实在难看。巴拿马运河是人家的主权领土,美国凭什么说三道四?达尔文港是中澳正常商业合同,美国凭什么横插一脚?更恶心的是,美国一边打着“自由市场”旗号指责中国干预交易,一边自己用军事威胁和政治施压强买强卖,这种双标简直没底线。
对中国来说,这事儿暴露了海外投资的凶险。巴拿马运河的中资项目本来能带动当地经济,结果被美国搅黄;达尔文港的租赁协议明明合法合规,却被美国当枪使。这说明在大国博弈里,商业利益随时可能变成政治筹码。但反过来想,美国这种霸权行径其实是外强中干——它越急着控制关键港口,越说明它对全球贸易主导权的掌控力在下降。
最惨的还是中小国家。巴拿马被美国军演吓得半死,还得应付国内“违宪”诉讼,两头受气;澳大利亚为了讨好美国,不惜撕毁合同,损害国际信誉。这些国家在大国夹缝中求生存,要么被当枪使,要么被当炮灰,哪有什么主权可言?
不过,美国这套把戏能玩多久?中国“一带一路”合作让不少国家尝到了甜头,巴拿马要是真听美国的,中资一撤,运河管理和经济损失谁来扛?澳大利亚要是强行收回达尔文港,不光要赔违约金,还会寒了其他投资者的心。反观中国,通过平等合作赢得信任,比美国的武力威慑和利益诱惑更持久。
说到底,美国的霸权逻辑就是“我的是我的,你的也是我的”,但这种零和博弈早该过时了。全球贸易需要的是公平合作,不是谁拳头大谁说了算。巴拿马和澳大利亚的困境,恰恰证明了霸权主义的不得人心。未来的国际秩序,终究得靠互利共赢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