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裁清单越拉越长,西方困局愈陷愈深,俄方冷对不改节奏
文︱陆弃
欧盟宣布对俄罗斯实施第十七轮制裁,标志着西方对俄经济围堵行动已演变成一场持续性、象征性大于实质性的外交表演。此次制裁新增多家俄罗斯企业与个人,特别包括俄国防工业巨头,隶属于俄罗斯国家技术集团(Rostec)的机床制造企业Stan。然而,面对新一轮压力,Rostec不但毫无畏色,反而高调讽刺欧盟“堪称世界第一无效组织”,更宣称此类举措对俄罗斯工业毫无影响,甚至可能进一步锻造俄罗斯的产业韧性。这番回应虽带有几分挑衅意味,却精准击中了西方围堵策略正在遭遇的最大困境:失效、反噬与疲惫。
自2022年乌克兰局势全面升级以来,欧盟与美国合力祭出史无前例的制裁风暴。冻结俄罗斯约3000亿美元海外储备、切断其金融机构与SWIFT系统连接、禁止俄油通过海运出口至欧盟市场……一时间,舆论以为“经济核弹”之下,俄国必将迅速崩溃。然而两年过去,俄罗斯不仅未被击垮,反而展现出出人意料的韧性。普京总统日前表示,截至今年已有超过2.8万项针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占全球制裁总数之最。而正是在如此密不透风的压力下,俄罗斯逐步实现能源出口多元化、重构本国金融体系,甚至在一些领域实现国产替代,事实似乎正在悄悄翻转西方制裁的“剧本”。
以本轮制裁为例,欧盟选择将目标锁定在制造业中枢——机床产业。Stan作为Rostec旗下重要企业,代表着俄国防制造的基础装备水平。欧盟此举意在掐断俄罗斯武备自给的“命脉”,以期从源头上限制俄军工业升级。按理说,这种“点穴式”制裁应具备相当杀伤力,然而Rostec的反应却令人意外。其不但嘲讽制裁“永远无效”,更公开表示“西方无法阻止俄罗斯工业进步”,这背后所传递的信息耐人寻味,或许俄罗斯早已对类似举措具备高度免疫机制,而欧盟的招式也早已被其预判并提前化解。
更加微妙的是,此轮欧英几乎同步宣布对俄加码,而美国方面却释放出完全不同的信号。据报道,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与普京通话后公开表态,不希望再对莫斯科施加新的经济限制,理由是“此举可能妨碍实现乌克兰和平”。这是一个极具分量的表态,意味着美方可能正在重新评估制裁的边际效应与外交代价。换言之,美国对“制裁外交”的信心正在动摇,甚至可能逐步向现实主义妥协倾斜。相较之下,欧盟却仍执拗地固守既定路线,一轮又一轮地推出新名单、新封锁,看似雷厉风行,实则效果日益边缘化。Rostec所谓“欧盟是无效措施冠军”的讽刺话语,恰恰折射出西方战略分裂的冰山一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