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近期新冠病毒阳性率升高,钟南山发声提醒

中国疾控中心在5月8日发布了2025年4月全国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哨点监测情况显示,在3月31日至5月4日期间,门急诊流感样病例中,新冠阳性率从7.5%上升至16.2%;住院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中,新冠阳性率从3.3%上升至6.3%。在4月14日至5月4日的三周内,新型冠状病毒超越鼻病毒,成为门急诊流感样病例就诊量的首位病原体。

对此,5月1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接受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采访时表示,公众不用恐慌,但也还要足够重视,特别是65岁以上或有基础病的高危人群,更应加强防护,一旦确诊应及早用药干预,避免进展成重症。

现状

新冠阳性率升高,需重视但不用慌

“其实,从3月到5月,我国新冠病毒阳性率从6.5%上升至16.5%,在发热门诊和病毒感染人群中高居第一。”钟南山指出,这种上升趋势不仅在国内显现,在新加坡、巴西、意大利、英国等国家和地区也同样面临这种情况。总体而言,新冠已逐渐成为阶段性流行的呼吸道疾病。

“在香港,83%以上的重症或死亡病例是65岁以上人群,且90%以上有合并症,比如肿瘤疾病、免疫低下或心脏病、肾脏病等。”钟南山提醒要注意这些明显特征,对于65岁以上或有基础病的高危人群,一旦确诊应及早用药干预,避免进展成重症。

“我希望提醒大家重视,因为我们是有办法应对的。”他认为,尽管新冠疫情呈现上升趋势,但也不用慌,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是可防可控可治的。

治疗合理用药治疗很重要

“我上周查房遇到一个疑难病例:一位泛细支气管炎患者此前曾感染过一次新冠,近期又在外院被检出感染。他感觉自己症状与上次相似,未足够重视,没有及时治疗干预,导致病情明显加重才转院。”钟南山分析,其实像这种情况,如果确诊后及时用药,防止基础疾病进一步加重,预后会好很多。

“治疗流感有奥司他韦,治疗新冠我们也有药可用。特别是在48小时内服用,症状会有明显改善。”钟南山介绍,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国新冠治疗药物的研发取得了很大进展。比如多个3CL靶点的新冠治疗药物,像先诺特韦、阿泰特韦与国外的P药(Paxlovid)类似,在相关文献报道中有显示出优于P药的疗效。而来瑞特韦作为国际首款小分子3CL靶向新冠治疗单药,其在3CL靶点上的停留时间更长,且无须联合使用利托那韦,从而降低了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除了以3CL为靶点的药物,还有以RNA依赖性RNA聚合酶(RdRp)为靶点的药物,比如氘瑞米德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