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星冷链:成长能力及区域局限制约发展空间,大举分红后再募资补流为哪般?

近期,红星冷链(湖南)股份有限公司(下称 " 红星冷链 ")提交了招股说明书,拟港交所 IPO 上市。
笔者注意到,红星冷链 IPO 前夕大举分红,公司将近三年合计赚到的 84.39% 的净利润分给了股东,特别是 2024 年,公司 1.4 亿元的现金分红,不仅是公司 2024 年全部利润,还将之前年份的利润分了 5700 多万元。业绩方面,红星冷链营收的年均复合增率为 -0.67%,远低于行业增速,而且其营收主要来自湖南省。可以说,公司的成长能力及区域局制大大制约了公司的发展空间。大举分红后再募资,颇有找接盘侠的意味。
大举分红
红星冷链是一家冷冻食品交易和冷冻仓储服务综合服务平台,总部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公司的业务以综合服务平台为中心,该平台将专业的冷冻食品交易平台与先进的冷冻仓储设施相结合。
2022 年 -2024 年(下称 " 报告期 "),红星冷链分别实现营业收入 23673.6 万元、20176 万元、23357.6 万元,年内利润分别为 7911.2 万元、7531.2 万元、8288 万元,业绩存在波动。
笔者注意到,近三年红星冷链合计实现了 23730.4 万元的净利润,但这些净利润似乎还未 " 捂热 " 就进入了 " 他人口袋 "。招股说明书显示,报告期内,红星冷链宣派现金股息的金额分别为 3000 万元、3000 万元、14000 万元,合计为 2 亿元,占上述合计实现的净利润的 84.39%,特别是 2024 年,红星冷链 1.4 亿元的现金分红,不仅将 2024 年实现的净利润全部分给了股东,还将前几年的利润分了 5700 多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自 2018 年 7 月以来,红星冷链的就未在出现股权变动,目前公司的股权架构如下:

也就是说,上述 2 亿元的现金分红,有 1.165 亿元进入了红星实业的口袋。
另外,红星冷链此次港股 IPO 募资的主要目的具体如下:

简而言之就是扩产、研发、收购、补流。也就是说,公司大额分红后想通过 IPO 来解决资金缺口。
成长性存疑
自 2006 年红星冷链成立以来,公司就已开发出一种综合业务模式,即将专业的冷冻食品交易平台与先进的冷冻仓储设施相结合,能够在冷冻食品供应链内提供综合的解决方案,通过高效的交易及物流服务,将生产商、批发商及零售商连接在一起,而目前公司的主要业务运营由冷冻食品交易平台、冷冻仓储服务两条核心业务线组成。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在冷冻食品交易服务行业,按 2024 年的交易总值计,中国中部地区前四名参与者合计占市场份额的 31.0%,而红星冷链占中国中部地区市场份额的 8.9%,排名第二,占湖南省市场份额的 52.7%,排名第一。冷冻仓储服务市场分散,按 2024 年的收入计,中国中部地区前五名参与者合计占市场份额的 9.7%,红星冷链于中国中部地区和湖南省均排名第一,所占市场份额分别为 2.6% 及 13.6%。
显而易见,红星冷链在行业中的地位较为非凡,特别是在湖南省,公司更是一家龙头企业。
值得一提得是,对于红星冷链在湖南省到底实现了多少业绩,公司却并未在申报稿中披露,但是根据媒体报告,红星冷链有超过了 9 成的收入是来自湖南省。
对于该情形,红星冷链也在申报稿中指出,公司主要在湖南省经营运务,地理范围相对有限。尽管冷链物流服务行业具有区域性质,但公司经营的地域限制可能使经营更易受到湖南省当地经济衰退、政策变动或监管转变的影响。此外,倘公司的增长策略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公司的业务发展亦可能受限于湖南省的行业增长潜力。
另外,红星冷链的业绩增速也低于行业增速,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0.67%。而根据灼识咨询报告,按吞吐额计,中国食品冷链交易服务交易总值由 2020 年的人民币 4.7 万亿元增加至 2024 年的人民币 5.2 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2.7%,并预计将在 2029 年继续增长至人民币 7.4 万亿元,2024 年至 2029 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7.5%。

根据灼识咨询报告,中国冷冻仓储服务市场规模从 2020 年的人民币 217 亿元增长至 2024 年的人民币 256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4.2%,并预计将在 2029 年继续增长至人民币 351 亿元,2024 年至 2029 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6.5%。中部地区的冷冻仓储服务市场规模从 2020 年的人民币 61 亿元增长至 2024 年的人民币 72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4.2%,并预计将在 2029 年继续增长至人民币 99 亿元,2024 年至 2029 年期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 6.6%。

也就是说,红星冷链的业绩增速均低于中国食品冷链交易服务交易总值与中国冷冻仓储服务市场增速。综合上述情形,红星冷链大举分红后再募集资金扩产是真想突破成长的瓶颈还是找接盘侠?只有时间能给答案。(本文首发于钛媒体 APP,作者|邓皓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