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关税政策要反悔吗
根据知识库提供的2025年4月的最新信息,特朗普政府在推行关税政策时确实面临了巨大的国内外压力,其政策出现了明显的调整和矛盾,但“全面反悔”这一说法并不准确。以下是具体分析:
1. 特朗普关税政策的“部分反悔”表现
(1)**暂缓对多数国家加征关税**
- **暂停90天,降低关税**:特朗普在2025年4月9日宣布,对除中国以外的75个国家暂停加征关税90天,并将关税税率大幅降至10%(原计划可能更高)。这一举措被解读为对国际联合反制的妥协(如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等主要贸易伙伴的强硬反击)。
- **国内政治压力**:美国参议院共和党议员的倒戈(如对加拿大关税计划的否决)和50个州爆发的抗议活动,迫使特朗普不得不调整政策以维持政治支持。
(2)**承认政策问题**
- 特朗普在4月10日的内阁会议上承认关税政策存在“过渡性问题”,并暗示可能调整“基准关税”(如10%的税率)。这表明其对政策效果的不确定性和应对压力的灵活性。
- 白宫财政部长贝森特(背景为华尔街)被重用后,迅速推动暂停对多数国家的关税,显示政府内部对激进关税政策的反对声音占据上风。
2. 为何称其“未完全反悔”?
(1)**对中国继续加码关税**
- 特朗普仍坚持对华采取强硬立场,将关税从54%直接提升至125%(不同条目表述略有差异,但均显示大幅加征),试图通过“孤立中国”来转移国内矛盾,并巩固铁锈地带选民和军工集团的支持。
- 中国则采取对等反制(如对美商品加征84%关税),并联合欧盟等国家形成反制联盟,导致特朗普的关税策略陷入“选择性对抗”困境。
(2)**政治策略的延续性**
- 特朗普的政策调整并非彻底放弃关税战,而是通过“区别对待”(对部分国家暂停关税,对中国加码)来分化对手,同时为后续谈判争取筹码。例如,他声称“75国主动寻求谈判”,试图塑造“美国优先”的胜利姿态。
- 国内层面,特朗普仍试图通过社交媒体和舆论操控(如呼吁“买入美股”)来挽回支持率,但市场反应(美股暴跌后短暂反弹又回落)暴露其政策的不可持续性。
3. 特朗普反悔的深层原因
(1)**国际反制压力**
- **欧盟与中东盟友的反击**:欧盟威胁对美加征25%关税,涉及大豆、钢铁等关键商品;墨西哥、加拿大等国也采取报复措施,直接冲击美国经济命脉。
- **全球供应链反噬**:美国企业(如特斯拉、通用汽车)因依赖中国供应链而遭受重创(如Model Y售价暴涨1.2万美元),导致股市暴跌、就业压力上升。
(2)**国内经济与民意崩盘**
- **通胀与民生危机**:美国家庭年支出因关税增加4870美元,低收入群体生活成本激增,引发全美抗议(50州1200场示威)。
- **股市与企业信心崩溃**:高盛、摩根大通等机构预测美国经济将陷入衰退,美股暴跌后反弹乏力,市场对“不确定性税”的担忧加剧。
(3)**党内与政府内部分裂**
- **共和党议员倒戈**:参议院以微弱优势否决对加拿大加征关税,暴露特朗普在国会的影响力下降。
- **财政部长贝森特的反对**:贝森特等官员警告关税政策将损害美国经济,推动政策转向,显示白宫内部出现“务实派”与“激进派”的博弈。
4. 特朗普下一步可能的策略
- **短期**:维持对华关税高压,同时通过暂停对其他盟友的关税来修复关系,试图分化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联合阵线。
- **长期**:若经济衰退加剧,可能进一步调整政策,甚至与中国进行“有限妥协”,但需保留政治资本以应对2026年选举。
- **风险**:关税政策的反复无常(如“暂缓90天”)可能导致全球贸易体系进一步动荡,美国的国际信誉和经济地位持续受损。
5. 总结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并非全面“反悔”,而是在多重压力下被迫调整策略。其核心逻辑是:
- **对盟友“示弱”**:暂停关税以避免经济崩溃和国际孤立;
- **对中国“示强”**:通过极端关税转移国内矛盾,维持政治支持;
- **为后续博弈留后手**:利用90天暂缓期争取谈判优势,同时观察全球反应。
然而,这一策略已暴露出“美国优先”战略的根本缺陷——单边主义无法应对全球化时代的复杂挑战,而特朗普政府的摇摆将进一步削弱美国的国际影响力。正如华尔街专家所言,若无法根本扭转关税政策,美国将陷入“自我引发的经济核冬天”。
本文含有AI创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