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好护士:“绝活”中呵护生命,“点滴”里传递温暖

你心目中的好护士是怎样的?今天(5月12日)揭晓的2025年“上海好护士”数十年的经验,给出属于自己的回答。她们用仁心仁术和专业敬业,在各自岗位上深耕数十年,积累大量经验之时,形成自己的“独门绝活”,丰富了护理学科内涵,更为改善广大患者生活质量贡献了非凡的力量。

独创皮肤护理,成为不可或缺的治疗

所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好护士为疾病的治愈康复发挥重要功能,她(他)们在工作中面对问题找寻新方法、新途径,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换来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瑞金医院皮肤科护士长袁勇勇便是其中典型。

袁勇勇(前排左2)与团队共同研究临床护理。

袁勇勇深耕皮肤护理领域20年,始终瞄准临床问题,紧跟患者需求,她将科研创新与临床实践深度融合,实现“让专业护理成为皮肤病治疗不可或缺乃至主要角色”。她所在的科室自2003年起,就在国内首创外用强效糖皮质激素软膏结合皮肤护理治疗各类自身免疫性大疱病,以此取代静脉与口服给药。这一皮肤护理治疗将该病的死亡率控制在5%以下,低于欧美国家相关报道。

袁勇勇开创了多个专业内“第一”,皮肤护理治疗让52%银屑病患者在一年内不复发,湿疹与特应性皮炎的症状显著改善。针对皮肤T细胞淋巴瘤的护理治疗,可额使10年生存率达52.94%,远高于化疗的8.33%,如今“皮肤护理治疗”技术已入选“瑞金护理十八法”。作为全国一流的专科护士,她还先后赴法国、英国,学习发达国家护理体系,探索专科护士模式、居家皮肤护理模式,以此让更多患者能从中获益。

“男”丁格尔,足迹遍布全国的特种兵

“无影灯下,有光就有希望。”平日里,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手术麻醉供应片区科护士长王子辰的工作主阵地就是4 个手术区域的73 间手术室,但在15 年的护理工作中,他的足迹曾踏遍祖国的高原、海岛。

王子辰在手术室工作。

2 019至2020年,王子辰赴六院海口分院援建期间作为手术室副护士长,推动手术室护理人才梯队建设,构建“五位一体”智慧教育体系,协助当地手术护理团队规范微创手术标准化配合流程;今年1 月7日,西藏日喀则市定日县发生地震后,他又作为上海六院医疗队成员参与医疗救援行动,在高海拔、高难度的恶劣环境下,凭借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精湛的护理技术,圆满完成抗震救援任务。

做手术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工作。在王子辰看来,完成手术不是唯一目标,医护团队追求的是完成得好且快。就以骨盆手术为例,使用的器械种类各异,可能涉及十余个器械包,而作为护士,就要从其中几百件工具里精准、迅速挑出二十余件。这位“男”丁格尔,对自己的评价是护理战线的“特种兵”:“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的高标准流程每日上演,树立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在日均300余台手术的工作量中,仍能保证“零”差错。

拓展延伸护理,让大众不再谈“核”色变

上海市肺科医院结核科科护士长陈丹萍2005年加入肺结核病区,从此心系结核病患者20 年。至今,结核病仍是全球最致命的传染病杀手之一,每天有超过4 000人因结核病丧生、近28000人患上这一疾病。“有人谈‘核’色变,但我说,这是可预防和可治愈的疾病。”

陈丹萍聚焦结核病的感染风险,成立结核病护理专业小组,并针对如肺结核患者的大咯血窒息、结核合并呼吸衰竭、突发肺栓塞、结核性脑膜炎癫痫发作等事件进行模拟急救演练。“结核病患者经常被忽略的风险就是营养不良。”为了解决这一隐患,她带领团队创新营养护理模式;由于结核病程长,她广泛开展了延伸护理服务,确保患者规范全程治疗“不失联”。

陈丹萍在病房里护理患者。

作为护士长,时常能看到她穿梭在结核楼里矫健的身影,也时常能听到她为不好好吃药耽误病情的患者忧心如焚的质问声。陈丹萍是医生们的好伙伴、护士们的好家长、患者们的好朋友,近年来,她所在病区的患者满意率始终名列前茅,屡次获得年度无投诉奖,她更走出院门,在社区、学校等场所不断推动结核病防控,有效促进公众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超过85%。

社区护士创新口诀,管好居民糖尿病

老龄化社会慢病管理至关重要,好护士们用细致专业为社区老人们筑起温暖的健康之墙。黄浦区五里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护士长姜玉霞,基于社区完善糖尿病健康管理体系。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社区糖尿病规范管理率高达89.52%、血糖控制率达到81.85%。

姜玉霞为居民讲解科普知识。

姜玉霞在工作中细心地发现:不少“糖友”手里拿着胰岛素笔却无从下手,注射方法不规范,导致血糖控制不佳。她运用简洁明了的“九步法”口诀(一洗手、二核对、三安装、四摇匀、五排气、六检查、七捏皮、八停留、九丢弃),教授病人及家属正确注射胰岛素的每个步骤,切实便捷了社区患者。

社区护理做得好,也要动脑筋。姜玉霞发现“糖友”们会把废弃胰岛素针头,丢弃在生活垃圾内,回收意识薄弱,六年前,她召集护理姐妹们一起开展废弃胰岛素针头回收计划,带领团队进一步推出了“针环保正行动”创新服务,经过一年实践,针头回收率从原来的10%提高到了70%。还有“糖友”提出:“我们用过的废弃针头医院回收了,但用过的血糖试纸和消毒酒精棉球却无处可放。”经过一番巧妙构思,她又设计了便携式医废盒,既储存方便,又能避免医疗废物流入社区,污染环境。小小创新举措发明“便携式胰岛素注射医废盒”还荣获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上海好护士:“绝活”中呵护生命,“点滴”里传递温暖》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顾泳 黄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