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将获大量稀土”!美国签约了,谎言或不攻自破

当乌克兰议会以压倒性票数通过《美乌矿产协议》时,特朗普急切向美国民众宣布:"我们将获得大量稀土,而且非常高质量!"

然而,这个被美国政客们吹捧为"战略突破"的协议,正在国际社会的审视下显露出它本来的面目——一个精心编织的政治谎言。

或许,这个谎言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是乌克兰向美国兜售的:一个饱受战火摧残的国家,突然变成了稀土资源宝库。

第二个版本则是特朗普向美国民众推销的:通过这份协议,美国将一举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

到底是乌克兰还是特朗普向美国公众说谎呢?

乌克兰的"稀土神话"从一开始就漏洞百出。国际地质学界从未将乌克兰列为稀土资源大国,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全球稀土分布图上,乌克兰几乎是一片空白。

那些被泽连斯基政府夸大的"稀土储量",要么是其他普通矿产的误认,要么是位于交战区的无法开采之地。

就连乌克兰前议员都不得不承认,这场"稀土盛宴"更像是一个为争取美援而精心设计的骗局。

即便退一万步说,乌克兰真如特朗普所言拥有"大量高质量稀土",美国仍然要面对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全球92%的稀土精炼产能掌握在中国手中。

美国稀土企业MP Materials的遭遇就是最好的证明——这家被视为"美国稀土希望"的企业,80%的营收依赖向中国出口精矿,再高价回购成品。

这种荒诞的产业链条,不是一纸政治协议就能改变的。

特朗普政府如此急切地推动这份协议,背后是难以掩饰的战略焦虑。

中国对中重稀土的出口管制已经让美国军工企业如坐针毡,F-35战机的生产线随时可能因为稀土断供而停工。

在这样的压力下,特朗普需要一个"胜利故事"来安抚国内舆论,哪怕这个故事建立在沙滩之上。

更讽刺的是,就在美国政客们为这份协议欢呼时,真正的业内人士却保持着清醒的认知。

矿业分析师们普遍认为,在乌克兰当前的基础设施条件下,任何大规模矿产开发都至少需要10-20年时间。

而俄罗斯高官梅德韦杰夫的嘲讽更是一针见血:这不是什么平等协议,而是乌克兰被迫用资源抵债的屈辱条约。

这场闹剧最终会如何收场?答案已经写在墙上。

当政治谎言遭遇经济规律,当战略幻想碰撞产业现实,结果只能是幻灭。美国或许可以通过政治手段强推协议,

但它改变不了一个基本事实:在稀土这场世纪博弈中,中国已经建立了从矿山到磁材的完整产业链壁垒,这不是几份外交文件就能撼动的。

最终,特朗普的"稀土豪言"很可能会和历史上许多政治承诺一样,被现实证明只是一场镜花水月。

而当真相大白之时,人们终将明白:在资源战争的棋盘上,政治作秀永远替代不了产业实力,虚张声势的协议也改变不了供应链的现实。

稀土战争的胜负,早就在产业布局的那一刻就已经注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