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美国放最狠的话,结果首先向中国传递谈判信息,中方用三个字回应

4月29日,美国财长贝森特在接受CNBC采访时再度对华放狠话,声称125%的关税不可持续,中国应该主动降温,迈出第一步。若局势恶化,美国将考虑包括贸易禁运在内的措施来惩罚中国。这番表态让全球贸易市场瞬间绷紧神经。然而戏剧性的转折仅隔3天,5月 2日,中国商务部官网发布一则简短声明:"美方近期通过相关方面多次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希望与中方谈起来。对此,中方正在进行评估。"回应中,"正评估"三个举重若轻的字,将美方的急切与中方的审慎展露无遗。

美国主动传递谈判信息的背后逻辑逐渐清晰。5月 1日,《华尔街日报》披露,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在 4月 27日的闭门会议上达成共识:若 6月前不启动中美谈判,美国农业州很可能在明年的中期选举中失去至少 30个关键席位。与此同时,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策略也陷入困境:虽然对华芯片出口管制导致中国芯片进口下降 18%,但美国芯片巨头高通、英伟达的季度营收分别暴跌 25%和 30%。

在政治压力与经济危机的双重绞杀下,美国政府不得不放下 "世界霸主"的架子,通过多个渠道—— 包括驻华商会、第三方国际组织甚至非正式外交渠道 —— 向中方释放主动谈判信号。中方的“正评估”绝非简单的外交辞令。这三个字至少包含三重深意:其一,中方对美方“边打边谈”的套路保持警惕,要求美方拿出实质性行动;其二,中方在评估关税战对国内产业链的影响,尤其是新能源、半导体等关键领域;其三,中方在观察国际社会的反应,包括欧盟、东盟等第三方的态度。

这场由特朗普单方面挑起的“关税战”,到4月时,双方关税税率已分别升至145%和125%,涉及贸易额超过6800亿美元。然而,美国国内的反对声浪正在瓦解特朗普的强硬立场。4月23日,美国12个州联合起诉联邦政府,指控其关税政策“违反宪法”;5月1日,美国商会发布报告称,关税战已导致120万制造业岗位流失,中西部农业州经济濒临崩溃。在这种背景下,特朗普政府不得不通过“多渠道主动传递信息”,试图重启谈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