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自主研制的“急救(转运)无人机”在浙沪完成实战演练

来源:环球网

4月29日,由中船海神公司牵头,联合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应急总医院和浙江大学等知名院所自主研制、拥有完全知识产权的全球首款“急救(转运)无人机”,在浙江、上海两地完成了模拟“海上伤员救治转运、院前紧急救治、战场伤员后送”等“三种场景”的实战应用演练。

演练现场(企业供图)

该“急救(转运)无人机”是国家“首台套、补短板”的重大科研攻关专项孵化出的产品,科研样机于4月8日在上海“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会”正式亮相后,引发行业关注。

演练现场(企业供图)

在演练现场可以看到,接到“渔民受伤”求救信号的急救(转运)无人机,迅即飞抵甲板,快速把患者转移到机载的“智成急救舱”内,实施了“呼吸、监护和输注”等救治,为转运抢救奠定了基础;在院前紧急救治的演练现场,接到“120”指令飞抵的“急救(转运)无人机”,及时为突发心脏病患者进行了“除颤、呼吸和监护”等救治,赢得了“白金十分钟”的抢救时间;在硝烟弥漫的战场环境演练现场,接到指令搭载伤员的急救(转运)无人机,飞越崇山峻岭,安全降落到了35公里外的“智成方舱医院”,挽救了年轻战士的宝贵生命。

演练现场(企业供图)

国家应急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应急总医院院长吴迪表示,“急救(转运)无人机”在“三种场景”下的成功演练,有效验证了该装备在海上、院前和战场环境下的医学救治功能,弥补了这些条件下医学救援的诸多不足与短板,将有力提升我国“应急、应战和基础医疗”的综合医学救治能力。